热点#2021年人文热点回眸:坚守、跨界、出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徐静
今天是2021年的最后一天,在人文领域,有些话题与人物留在了我们的朋友圈,也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无论是仰韶故里的中国考古百年盛会,还是三星堆祭祀坑“再醒”惊天下,抑或是洛阳国风舞蹈的惊艳上新,既是人文学界的新鲜事儿,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文话题持续“出圈”的背后,是社会与公众对文化寻根的渴望与追求。人文周刊整理了一份关于2021年人文热点的盘点,透过喧嚣复杂的文化现象,梳理一年来的人文事件,不仅是对文化记忆的整理,更是对文化未来前景的展望。
1 考古百年盛会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发现并命名了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由此拉开仰韶文化研究的百年历程。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之际,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仰韶文化遗址、良渚遗址、上海青浦崧泽遗址、秦始皇陵等100项考古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文章插图
2021年不仅迎来了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且在这一年中有很多让人惊喜的考古发现,如山东发现距今9.9万年的象牙铲,在世界范围内也较为罕见。山东大学考古团队发现世界最早的茶叶遗存,将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追溯到战国早期。汉文帝霸陵得以确认,纠正了凤凰嘴为霸陵的历史记载。
2 三星堆“上新”连续剧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从3月份开始,关于三星堆的话题全网“刷屏”。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了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持续发掘,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世人对古蜀国发展水平的传统认识,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文章插图
三星堆的“出圈”,重在让文物“活”起来,大量媒体积极采取融合传播的策略参与到三星堆考古的相关报道中,两场三星堆遗址再发掘直播观看量达6500万,累计观看量超一个亿。博物馆也主动开展了视频创作与话题建设来“吸粉”,海量网友在网上积极互动、制作表情包等进行二次传播,这使得“三星堆热”不仅停留在考古圈,还成功跻身文创IP领域。
3 作家的N重新身份
文章插图
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9月全国公映,作家余华化身段子手,为这部文学纪录片贡献了印象深刻的笑点。观众说,余华的小说如此沉重,但生活里的他聪明甚至带着狡黠,这反差比他讲的段子更具探究价值。
12月29日,莫言在网络账号上对自己的2021年做了一番总结:“开了公众号以后受到了年轻人的感染……发现头发没多,但是脑洞大开。”
就在2021年的“世界读书日”,大先、治辰、黄平等作家和编辑走上脱口秀舞台,程永新、梁鸿等担任嘉宾评委;4月25日评论人毛尖在“宋方金和他的朋友们”的主题演讲被刷屏……评论认为,作家们开始拿起话筒、拍起视频,意味着作家的表达正从纸张转向手机屏幕,虽然讲脱口秀时不如“杨笠们”自如与犀利,但思想的锋芒仍然存在。只是,他们的身份终究是作家,读者们还在期待他们跨界之后迅速回归。
4 《唐宫夜宴》国风出圈 牛年春晚,河南卫视一个5分钟的节目《唐宫夜宴》使播放量超过20亿,14位唐朝少女展现了“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博物馆奇妙夜,也拉开了河南卫视靠国风舞蹈“杀疯了”的一年。奇妙游被打造成系列品牌节目——“元宵奇妙夜”的唐代仕女舞蹈、“端午奇妙游”的《洛神水赋》和“七夕奇妙游”的《龙门金刚》,接连刷屏。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迎春展!“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亮相上海博物馆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童书书单
- 95后|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言不合就离职?3个95后职场人告诉你真相
- 上海|在上海这些地方,足不出“沪”即可享受“年味”
- 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待遇能领完,是真的吗?政策是如何规定的,还有4个细节
- 春联|洞口县:2022年首届“多彩石江”迎新春书法联谊会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