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张耒在南浦写下一首词,缱绻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读来动人心扉( 二 )



词人$张耒在南浦写下一首词,缱绻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读来动人心扉
文章插图


同样是在南浦,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南浦”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相思之作《风流子》,原词如下: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词人$张耒在南浦写下一首词,缱绻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读来动人心扉
文章插图


开篇词句“木叶亭皋下”,词人为了格律和音韵的要求,“木叶皋亭下”一句采用了倒装句的形式,这个句子正常的语序其实应该是“皋亭木叶下”。如宋代词人蔡伸《水调歌头》的“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柳永《醉蓬莱》一词中也写道“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王寂在《鹧鸪天》一词中也有“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都可作为佐证。

“木叶亭皋下”点明了词人所处的地点;“重阳近,又是捣衣秋”,点明了时间节令,重阳佳节渐近,深秋时节是为羁旅在外的亲人做棉衣御寒的时节了。

词人$张耒在南浦写下一首词,缱绻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读来动人心扉
文章插图


如唐代诗人李白在《子夜吴歌·秋歌》中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在李白的诗中,月光下的一声声捣衣的声音,是妇女们正在为羁旅在外的亲人赶制过冬御寒的衣服时发出的,这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

捣衣声是最能引起人内心共鸣的声音,既有家人对出门在外的亲人的牵挂。也有羁旅之人对家人的思念,词人流露出绵绵的思乡思亲之情,这捣衣声牵动着两个人的心,也是全词的感情线索。

而远行之人也容易因此想到妻子在家为自己捣衣的情景,既感到痛苦又温暖。这里“木叶”“捣衣”连用,不仅写出了深秋特有的景色,为全词烘托出萧瑟凄清的背景,而且为下面的词义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词人$张耒在南浦写下一首词,缱绻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读来动人心扉
文章插图


词人在水边的皋亭下,看着片片飘落的黄叶,看着亭外绽放的黄菊,愁绪不禁萦绕心头。词人心中有何忧伤呢?原来词人年华渐老,头发也稀疏起来,他把菊花摘下,簪在头发里,头发稀疏地连菊花也簪不住了,他不由随口说出“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的词句。

词人内心的情感犹如这皋亭之下越积越多的落叶,被一阵凛冽的秋风吹起时,里面融汇了多少个聚合离散的瞬间。暮感的深沉、乡愁的浓烈、离别的哀思的多种复杂的深沉的情思一时间涌上心头。

词人$张耒在南浦写下一首词,缱绻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读来动人心扉
文章插图


接下来的“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这三句写景中寄寓了离别相思之意。大意是说:天色已晚,词人极目远望,直望到白苹烟尽之处,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

词人心中既然充满乡愁暮感,所以不仅遥望楚天的晚空,一直望到水气缭绕的白苹尽头,一直望到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白苹”,一种水生植物,因其随波漂流,白苹的植物属性与游子的漂泊之情是何其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