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80年代许化迟斥资20万,买下齐白石等名家9000幅画,现值多少钱?( 三 )


初出茅庐:收藏全凭热爱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 中国百废待兴 , 大多数人并未对中国传统家具加以重视 , 但刚刚20多岁的许化迟 , 却彻底迷上了宫廷家具 。
许化迟迷上后 , 便开始四处收集 , 他也成为中国最早收藏宫廷家具的收藏家之一 。
自此开始 , 许化迟开始了疯狂的“暴买”之路 。
七十年代末 , 有位香港华侨托人找到了许化迟 , 说是要收藏几个艺术家的作品 , 其中最多的还是画家、书法家之类的 。

许化迟应允下来后 , 满北京城找了一个遍才找到香港华侨要的那几幅画 , 寄到香港后 , 没想到这位香港华侨给画家们每人送了一台18寸的彩色电视机 。
许化迟对此仍然记忆犹新 , 那可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 全中国只有极少数人有电视看 , 而且看的都是黑白电视机 , 香港华侨随手一送就是18寸的大彩电 。
由此 , 许化迟发现收藏之路大有可为 , 后来很多画家喜欢摄影 , 这位华侨就用尼康相机来换画 。
看着手里收藏的画作 , 许化迟决定去香港 。
1980年 , 许化迟定居香港 , 在香港的这些年 , 是许化迟收藏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 也就是由此开始 , 许化迟开始认识到名家书画中所蕴藏的巨大升值潜力 。

当年 , 傅抱石先生的《湘夫人》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拍出18万港币的天价 , 但内地仍然没有意识到书画艺术品的真正价值 , 当时以南京居民的平均工资来看 , 100块能买到的画作多如牛毛 。
而这些几百块的画作 , 在香港就能拍出大几万的港币 , 如李可染的画作只需要几十元、吴作人的画作大约二三十元 , 刘炳森的画作仅仅需要二元。
如此显赫大家的画作都不值钱 , 可以想象那个年代 , 对于文化需求非常少 , 大家关注的更多是物质生活 , 毕竟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
豪掷20万购9000幅名家大作 , 随手封存偏僻仓库
自从花20万买下9000张画 , 不少人都开始说许麟庐的儿子许化迟是个疯子、败家子 。

但没想到 , 过了四十余年 , 9000幅画作整体估值已经达几十亿 , 翻了上万倍的增值 , 也是前无来者 。
那这9000幅画到底是怎么买的?谁会一下子卖这么多画?
1979年, 国家历史博物馆不声不响地开设了外宾服务部 , 主要售卖中国近代画家的画作 。
堂堂一个国家历史博物馆 , 竟然要卖藏品?确实是 , 当时的历史环境、经济环境 , 国家历史博物馆入不敷出 , 偌大的场馆需要正常维护 , 时常被经费掣肘 , 不得已卖起了藏品 。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 许化迟和何厚铧的嫂子去了中国历史博物馆 。

当时一张范曾的画 , 仅仅才卖30元 , 而当年的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是762元 , 大约相当于半个月工资 , 就是这样一张名家画作 , 也是鲜有人购买 。
后来 , 许化迟又去了一次中国历史博物馆 , 直接找到经理 , 告诉他:“我全买了 。 ”
当时的经理听到许化迟的话 , 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 这次售卖的藏品价值太大 , 许化迟要全部买下?
经理说 , “你玩笑吧?”
1980年 , 北京东四环的四合院 , 正儿八经的才卖5万 , 许化迟为了这批字画 , 要花20万?

后来许化迟说 , 自己确实是拿出了全部身家 , 这也是仅有的20万 , 买了这些字画 , 自己真的是钱粮都不多了 , 为了给国家创汇 , 也算是花了真金白银 。
就这样 , 花费20万的名人字画共9000张 , 被装进了六七个棺材大的箱子里 , 这些字画运往香港后 , 被存放在了香港一个偏僻仓库 , 手中拮据的许化迟 , 迟迟没有给买保险 , 就那么一直放在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