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二&读小说《知否》:书中给出的两种假设,别的穿越文都没有它写得好
读小说《知否》的人,总会不自觉拿它跟《红楼梦》相比较,有人说,它就像一部小《红楼》,把大家族的后院生活描绘得惟妙惟肖。
【 顾二&读小说《知否》:书中给出的两种假设,别的穿越文都没有它写得好】也有人说,它根本无法跟红楼梦相提并论,因为内涵单薄,格局忒小。
昕玥觉得,拿《知否》跟《红楼》比较有不妥之处,虽然前者对后者在形式上进行了模仿和借鉴,但是思想上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就像体育频道和戏剧频道几乎难以比较。
《红楼》谈的是封建社会里官宦大家族内宅的生态,思想内核是关于一群人的总和,《知否》却只写一个人——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人在不得已跌入封建社会牢笼的情况下,对个人命运的把控、选择与追求。
从文学功底来说,《知否》的作者关心则乱即便开着四驱车也赶不上曹雪芹。
但是《知否》能在豆瓣读书取得7分以上,也并非无可取之处。
文章插图
昕玥就觉得,它的独到之处在于,既占了时代与作者人生阅历的优势,也能在同类同期作品中保持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使之与众不同。
就像《红楼》用石头幻化成人形的梗,《知否》利用当代文人流行的穿越之法,对人生作了两种假设。
(本文只谈小说文本,与电视剧情无关)
第一种假设是,当一个具有现代先进思想的人,去到相对愚昧和野蛮的封建时代,会对人生作出如何的选择?是用个人微弱的力量、以生命为代价去反抗整个时代?还是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利用自己优于身边之人的经历和知识竭尽所能地追求人生的和平安详?
但凡文艺作品,都喜欢强调主角人群的反抗精神,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被世人标榜为高逼格。
很多人读《红楼梦》,就喜欢把林黛玉认做正面人物,把薛宝钗当做反面人物,因为前者不认同封建社会传统的价值观,而后者奉封传统为圭臬,不但自己恪守,也规劝身边的人要遵守。
文章插图
其实这种反应本身也是一种值得深思的题目。
人生在世,一定要赤着脚反抗才精神可嘉吗?
雯晴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却因为个性独特被环境所不容,最后被赶出贾府,孤苦病死在亲戚家;袭人是识时务的,她最终能嫁得良人白头到老。
难道绝望地病死的体验感比平和长久地活着更有意思吗?
人活一世,以适应环境的态度把人生调到最和谐的状态,尽可能地攫取人生的幸福成分,好好活着,难道不是大多数小人物的普通愿望吗?
《知否》多少给了这种思索空间。
在泛滥成灾的主角越作越受宠的穿越文中,《知否》独树一帜地塑造了一个“识时务的俊杰”,在残酷的封建吃人时代小心翼翼地存活和成长。
由21世纪大学毕业的某单位书记员姚依依穿越而来的明兰,她冷眼地看着盛家的所有好人坏人,对“亲妈”之死的前因后果了然于心,对自己处境的优劣也清晰异常,但是她默默地守着与不谙世事的稚童相适应的形象。
如此,她便让“杀母仇人”林姨娘放下了戒备心,让心胸狭隘的嫡母王氏消除了嫉妒心,让心肠柔软的老祖母产生了怜爱心,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环境,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酝酿和筹备未来……
借用同名电视剧照,文章内容与电视剧情无关
不但在闺阁之中小心翼翼,到了待嫁之年,明兰对爱情也冷静到近乎薄凉,不管面对怎样的青年才俊或被人如何地火辣追求,她始终波澜不惊。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