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啃蚀树木后会在表层形成蜿蜒曲折、奇绝妙趣的花纹,以此为素材进行的艺术创作,称为虫蚀艺术。目前,全国范围内从事这项艺术的人凤毛麟角,今年49岁的武邑人陈永顺便是其中一位。10多年间,他在一株株枯木病株中发掘着自然之美,探寻着人生之道,并致力于让这项“冷门”非遗“热”起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太奇特了!”“真是罕见!”凡是第一次走进陈永顺“虫御堂”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大开眼界。粗细长短不一的枯木桩上,盘旋曲折的虫蚀痕迹,虽不可读却可赏,耐人寻味。馆中陈列的数百件虫蚀作品中,有一些因造型奇特的树瘿瘤夺人眼球。这些瘤状组织似一朵朵“奇葩”从枯木上绽放而出。
文章插图
说起心爱的“珍奇异宝”,陈永顺眼中闪烁着光芒,他说:“虫蚀的痕迹本就无任何规律可言,所以每件虫蚀作品都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虫蚀艺术就是要顺着虫蚀的自然形态、自然结构、自然色泽和自然纹理进行创作。完全采用只打磨不雕琢的自然方式,除露天放置件要做保护性处理,其他作品连透明的清漆都不上。”
文章插图
虫蚀艺术已被列入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永顺也成为这项“冷门”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陈永顺是武邑县一名基层行政人员,年轻时在部队服役期间曾学习过根雕技艺。他与虫蚀艺术的缘分要从多年前的一次下乡经历说起。当时,他和同事们到武邑县大紫塔乡整治农村环境。在一片杂草丛生的枯木林中,众人搬抬着一棵被砍伐的枯树,磕磕碰碰中,枯树的树皮掉落了一块,露出奇特的虫蚀纹路,瞬间吸引了陈永顺的目光。从此,他对虫蚀艺术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
【 秦书八体$虫蚀艺术非遗传承人陈永顺: 痴迷枯木病株 “热恋”冷门非遗】
文章插图
陈永顺专门找了一处闲置院落,营造出杂草丛生的环境,且不定时为枯木喷灌,只为研究观察虫蚀的全动态过程。通过长期细致观察,陈永顺发现,在春秋季节且适宜的潮湿环境下,天牛的幼虫咬蚀木头后会形成美丽的“虫文”。为了搜集更多枯木病株,他走村串乡、钻林入坑,专走不寻常路。有一次,听说村里有一个苹果园正在伐树,他立即前往,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在10余亩林子里,找到了150棵有“虫文”或树瘿瘤的苹果树桩。
文章插图
十余年来,陈永顺收藏的枯木病株皆来自武邑当地,主要包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枣木、榆木、槐木、梧桐木、苹果树等。他清晰地记得每株枯木来自哪个乡,甚至于哪村哪户以及所发生的每个故事。“我想让虫蚀艺术成为家乡的一张文化名片。”陈永顺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文章插图
“虫文”不但古美华丽,其背后还蕴藏着深厚的的文化底蕴。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陈永顺踏上了对虫蚀文化追根溯源的道路。通过查阅古籍、网罗各种素材,他欣喜地发现,原来“虫文”是中国文字的另类缘起物。“虫文”也叫“鸟虫书、鸟虫篆”,古文字学界公认其产生于春秋末期。在秦代,“鸟虫书”被统称为“虫书”,是秦书八体之一。此外,“如虫蚀木、自成文理”还是宋人表达自然审美观的术语。虫蚀工艺品如虫蚀文房用具可追溯到明清时期。最令陈永顺兴奋的是,武邑的历史名人窦太后与“虫书”也有历史渊源。这更加坚定了他想要把虫蚀艺术打造成家乡文化名片的信心。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联合国!“体育促进和平” 联合国首次为冬奥会发行邮票
- 海伦·贝兰德#加拿大女艺术家现实主义人体油画,细腻逼真,引人遐思
- 手工#洛阳8岁学生手工制作抗疫立体书,火热出圈
- 简体字|六七十年代的简体字印章
- |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赵梓杋|洛阳8岁学生手工制作抗疫立体书,火热出圈
- 约瑟夫·吉卜林|被文坛严重排挤,英国诗人吉卜林十句格言,体现异样风情,收藏了
- 诗评!以“为远方祈平安”为题的20首诗词,体现拳拳赤子心
- |整体原装有小修,黄花梨嵌云石对椅1150万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