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海外馆藏」米芾《李太师帖》,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 米氏&「海外馆藏」米芾《李太师帖》,险而不怪,奇正相生】米芾《李太师帖》,行书,纸本,纵25.8厘米,横31.3厘米,约书于元祐二年(1087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米氏&「海外馆藏」米芾《李太师帖》,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文章插图

米芾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其书法和书论对后世影响深远。米芾追求“疏淡”、“飘逸逸”的意境,对那种萧散简远、无拘无束、洒脱的魏晋风流甚是羡慕。由于崇尚晋人书法,米芾下了很大的功夫去收集和临摹晋人的书帖,特别是对于“二王”的法帖更是苦心钻研。


米氏&「海外馆藏」米芾《李太师帖》,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文章插图

据米芾自言其学书历程云:七、八岁时已开始学颜字,不久即改师柳公权书法,他十分倾慕柳书结构的紧结,后来得知柳字得力于欧阳询,又学欧字,并且学习的时间很久。欧、柳书法都以体势紧结为特点,而且笔画挺拔劲健。杜甫曾有诗云:“书贵瘦硬始通神”,这也是唐代书法的一种风尚。这一特点在米芾早年书法作品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比如《步辇图》后的米氏题名、《方圆庵记》及墨迹《三吴诗帖》,书字多呈瘦长形态,中宫结紧,笔势内擫,流露出明显的师欧、柳痕迹。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米氏与欧、柳书法相同的艺术特点,重要的还在于看出同中之异。欧、柳书法结构严整,笔画安排匀称,尤其是欧书,大有动之毫厘而大厦将倾之虞。


米氏&「海外馆藏」米芾《李太师帖》,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文章插图

前人评欧书“劲险”,应该指的是这种“夷中之险”。师法欧书者往往得其整而失其险,缺乏欧书寓变化于平整的意趣,结果板刻如算子。米芾为了避免“如印板排算”,一开始就反欧书之道而追求“险中之夷”,因此,即使在他早期作品中,其字形结构也多以欹侧取姿,求平整于变化中。此后,米芾又开始学习褚遂良书法,而且“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这在米芾一生的书法艺术生涯中,是至为关键的转变,他以一步步地师法唐人,终于走上了师法魏晋法帖的艺术道路


米氏&「海外馆藏」米芾《李太师帖》,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