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明朝王阳明,明代心学集大成者,为何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大影响力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十分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他的名字叫做王守仁,听到王守仁这个名字或许有人感觉陌生又熟悉,没错,王守仁就是王阳明,我国明代心学集大成者,一位十分了不起的存在,乃至今日,王阳明的学说仍然在广为流传。王守仁本身出身就十分的不平凡,王守仁的父亲王华就是状元郎,在朝为官期间,最终官至吏部尚书这个职位,所以王守仁的身家背景,在诸多的古代传奇人物当中,算得上是十分不错的,最起码王守仁年轻的时候,既不缺吃穿用度,也不缺极其良好的教育环境。
文章插图
按照这样的道理来讲的话,一个出身官宦的子弟应当是十分的风流倜傥,风花雪月的存在,但是王守仁却和那些人恰恰相反,王守仁从小就胸怀抱负,心中自有沟壑,志存高远,那么是什么让王守仁有这样的抱负呢?实际上还来源于某些事情对于王守仁的冲击。早在王守仁小的时候,明英宗在御驾亲征过程中被瓦剌人给俘获了,这件事给王守仁的童年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我们要知道一个皇帝在一个儿童心中,那种形象是所向披靡、所向无敌的、光辉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光辉的存在,却被敌人给俘虏了。这让王守仁一时感觉接受不了,而王守仁从小就是一个十分善于思考的人,是从那个时候王守仁开始正式的思考,为什么所向披靡的大明军队,会如此的不堪一击,为什么就连御驾亲征的皇帝都被敌人所俘虏。
文章插图
所以这件事就在王守仁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王守仁立志要有所成就,改变明朝的现状,所以王守仁从小就熟读兵法,习练武术,并且经常性的出关出游,立志要为朝廷建功立业,改变明朝的现状。弘治二年的时候,王守仁接触到了娄谅,娄谅是谁呢?娄谅是从明宪宗开始发迹到了明孝宗时候更加出名的一名理学家,弘治年间的时候,娄谅和弟弟娄谦在广信讲学,王守仁在路过那里的时候,前去拜访了一下娄谅,从娄谅那里学到了一些学问,也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格物致知。接触到格物致知之后,王守仁就像是一块海绵一样,开始疯狂的吸收知识,开始疯狂的思考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所以王守仁就去格竹子,想要从竹子当中获得格物致知的大道理,但是很显然,竹子是不会说话的,王守仁注定没有收获,所以王守仁怀疑人生了,王守仁第一次对于格物有了疑问,古人说的一定是对的吗?
文章插图
但是在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大明朝,这种怀疑很明显只能够埋藏在王守仁的心里,朝廷选官还是需要程朱理学,需要八股取士的,所以即使心中有再多的疑问,王守仁都只能将这些东西藏匿在心里,自己默默的思考,而不能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宣讲。而真正让王守仁悟出学问的时间点和地点,还在王守仁被贬谪到了贵州地区,在贵州龙场悟道,正德元年的时候,朱厚照沉迷于玩乐,朝廷大权被宦官刘瑾把控,整个朝堂几乎成为了宦官刘瑾的一人之堂。这种情况下,王守仁的奏疏难以直达天听,没办法的情况下,王守仁被贬谪到了贵州地区,而在朱厚照时期,贵州地区仍然是一处不毛之地,不过好在贵州也算得上是天高皇帝远了,这个地方正好可以让王守仁大展拳脚,教授自己悟得的心学。所以历史上就有了大名鼎鼎的:龙场悟道在贵州龙场,王守仁开始向其他人宣讲自己的学问,帮助贵州地区开化民智,王守仁的大名和王守仁的学问,开始在贵州地区广为流传。但是很明显的一种学问并不足以让王守仁流传千古,那么为什么王守仁的学问到了今天还有这样的影响力呢?其实主要还是其学问根本和历史原因,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历史原因,王守仁除了学问做的好之外,他的弓马也是十分的娴熟的,所以在正德十一年到正德十二年的时候,王守仁就参与了平定盗贼叛乱,王守仁带领着自己手下的书生和一些士兵,平定了南赣地区混乱多年的匪患,当时的王守仁,在南赣地区拥有着极大的名声。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