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马三立、侯宝林等相声表演艺术大师 , 自身相声艺术功底已臻化境 , 在新时期 , 照样能够为人民群众献上符合新时期文化需求的相声作品 。
但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相声艺人却难堪此任 。
究其原因 , 我认为无外乎几点:
1、传承模式的改变 。
旧社会相声艺人的技艺传承采用的是师徒传授 , 独特的传承模式对于徒弟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 , 徒弟动辄就会受到师傅的严罚 , 这种淘汰率极高的考核模式 , 自然能够筛选出真正的相声艺人 。
而今包括相声在内的很多技艺传承 , 已经变为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模式 。 老师不必为学生负责 , 学生愿意学多少学多少 。 不仅传承的门槛降低 , 而且缺乏了有效的“考核”机制 , 教育出来的新人水平必然是良莠不齐 。
2、相声艺人的生存环境的改变
正如前文所说 , 旧社会相声艺人是在街头凭真本事卖艺 , 如果自己不用心、不推陈出新的话 , 就无法生存下去 。 而今 , 很多相声艺人是有国家编制给予保障的 , 再也没有生存的危机感 。 没有危机感 , 自然没有了进步、创新的动力 。 更谈不上传承这门技艺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好的相声作品自然越来越少——这也是为什么郭德纲之前 , 相声越发难听、观众不买账了 。
而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则不同 , 他们完全是在旧社会相声艺人所曾经面临的生存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 时刻都有着生存的危机感 。 这种危机感 , 既来自观众、来自市场 , 也来自同行的排挤 。
想要让自己的队伍生存下去 , 郭德纲必须先让观众买自己的账 。
因此 , 郭德纲最终还是从相声的源头去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要让相声“可乐”起来 。
其实熟悉郭德纲作品的观众 , 不难发现 , 十多年前郭德纲及其德云社的很多作品 , 有一些内容的确是值得商榷的 ,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 , 观众们会选择会心一笑 , 不予过多深究 。
这些 , 也成为了当年相声界同行攻击郭德纲和德云社的一个主要点 。
【于谦|一个80后听郭德纲相声的历程及一些看法】不过 , 总体而言 , 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在大是大非的立场上 , 一直是牢牢地把握着 。
正如郭德纲自己经常在作品中所说的那样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郭德纲和自己的德云社异军突起 , 使得一些原本没什么能耐 , 意图希望背靠大树继续乘凉的人 , 被吹散了覆盖在身上的泡沫 , 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
站在行业的发展变革来看 , 这属于行业的自身竞争和淘汰 , 只不过那些人无形中成了这个行业发展变革的“牺牲者” 。 一些不甘于当“牺牲者”的人 , 只有将这无明业火 , 发泄到郭德纲和德云社身上 。
目前 , 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还走在行进的路上 , 这条路不仅是德云社自己要走完的路 , 也是相声这门艺术在新时期 , 需要面临的新的转变和发展 。
至于未来新的阶段 , 相声这门艺术会演变成怎样的形式 , 让我们拭目以待 。
最后 , 我再对郭德纲和“博士相声夫妻”之间的风波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
个人认为 , “博士相声夫妻”所推出的“公式相声” , 无论成功与否 , 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注的 。 毕竟他们是以一种新的方法和模式来筛选并且整理语言中那些可以把观众逗乐的素材——也就是他们所说的相声公式 , 或许他们所发明的公式还不够精准、不具备操作性 , 但是代表了一种尝试和创新 。 而郭德纲在面对这种模式的时候 , 所表现出的排斥和反感 , 反而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 。
- 丁泽|《放羊的星星》再次被翻拍,主演那叫一个毁童年啊
- The|【2022.1.18】爆姐的饭后爆料:生命不止,爆料不息!
- 华和|当电视剧失去了“特效”,看一次笑喷一次,最后1个笑疯啦!
- 因为|《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上映 井柏然宋佳曝幕后细节
- 角色|《海王》后的DC新英雄,从未见过如此沙雕的超能力
- 李幼斌|《亮剑》17年后,李云龙跟“小鲜肉”合作,楚云飞却再无人记得
- 因为|罗伯特·帕丁森暗示,《蝙蝠侠》不会展示一个纯粹的超级英雄
- 官宣|谭松韵又官宣一部新剧,看清男主后,网友:没有一个不帅的
- 大嫂|熊黛林:豪门生活光鲜亮丽的背后是“难念的经”
- 故事会|开端背后的无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