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核心价值观 , 成为指导当下影视艺术发展的核心宗旨之一 。 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 也是国家和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 近年来 , 体育题材佳作在银幕上不断涌现:剧情片方面 , 陈可辛导演的《夺冠》让今天的人们重新认识女排精神 , 创造了国内体育题材电影的新高度;纪录片方面 , 许慧晶导演的《棒!少年》记录了一群平凡男孩的棒球梦想 , 他们在困境之中的振臂高挥也唤起了观众久违的热血和梦想;电视纪录片方面 , 2020年由央视纪录出品的《无畏的旅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户外运动 , 主角们以马拉松、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越野等不同方式 , 踏上探索自然和历史旅程 。
作为一部院线纪录片 , 《无尽攀登》并未过多依靠剪辑等人工手段 , 营造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 , 也没有选择借用风光大片似的“视觉糖霜”吸引观众眼球 。 不同于常规登山影片对航拍的大规模使用 , 《无尽攀登》采用了实际跟拍这一难度更高、容错率更低的方式记录夏伯渝的攀登过程 。 尽管从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视觉美感 , 但主人公对登山运动的热爱、对圆梦的渴望 , 以及真实生活的烟火气息 , 也因这种朴实的呈现手法得以平衡和保留 。
纪实美学和戏剧美学作为两大支柱性的美学思潮 , 见证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 《无尽攀登》从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上兼顾了真实性和审美性 , 也体现了近年来国产纪录电影中不断成长的作者化倾向 。 登山过程中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瞬间 , 被创作者以一种温柔的、人性的方式加以处理 。 这种极为克制的表达方式淡化了真实攀登的残酷性 , 却体现了创作者对主人公攀登这一行为的哲理性思考 。 正如夏伯渝的儿子登平所说 , 父亲在“浅蓝的冰晶和粉色的山”中不断向上 , 对登山者而言 , 登顶的意义并非在于征服自然 , 而在于与自己和世界真正的和解 。
纪录片中对高山的攀登和探索 , 展现人类非凡的决心和毅力 , 也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知和建构 。 据统计 , 1956-2020年间 , 我国共生产以高山探险为呈现主题的纪录片26部 , 相比于历史、文化等题材来说数量虽不算多 , 却贯穿了我国整个纪录片发展史 。 早期的纪录电影将登山运动描述为一种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爱国创举 , 中国登山队队员们的胜利 , 被寄予了民族的复兴和崛起的厚望 。 千禧年以后的纪录片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集体之中的每一个个体 , 登山的意义逐渐倾向于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问和探寻 。 伴随着时代发展 , 纪录片创作主体、叙事视角和创作观念几经变迁 , 显示出对社会历史更丰富的呈现和更深入的思考 , 而这一趋势的现实土壤 , 正是当代中国日渐开放的价值取向和更加多元的文化认同 。
当人们望向高耸的山顶 , 巨大的压迫感袭来 , 但只要向往和希望尚存 , 内心的攀登便已经开始 。 正如《纽约时报》对《徒手攀岩》的评价所说:“电影的主题不仅关乎攀岩 , 更关乎生活 。 它是献给每一位相信人类远未达到成就极限的人的非凡礼物 。 ”只有近距离感受过身体的极限 , 与死神擦身 , 才能最真切地体会到生之希望和生之价值 。 当梦想被庸碌日常所淹没 , 当“诗和远方”逐渐被现实磨平 , 有人选择退缩甚至“躺平” , 有人试图走捷径 , 而《无尽攀登》却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属于勇者的人生态度:始终仰望高峰 , 拥抱苦难 , 不惧挑战 , 用一生的奋斗去践行一个无悔的梦想 。
- 廖凡|廖凡新剧《淘金》开播,第一集就透露很多细节,这次他代表正义吗
- 演技|谭松韵又一新剧来袭,还获央视点名宣传
- 丁泽|《放羊的星星》再次被翻拍,主演那叫一个毁童年啊
- 细节|张警官没有死,别被《开端》预告骗了,这一细节就做下了铺垫
- 鹤岗|恭喜马丽,又搞砸了一部电影
- 贾玲|姚贝娜去世七周年,“朋友们”凌晨前往墓地祭拜,好声音官微缅怀
- 角色|《今生有你》首播褒贬不一,钟汉良原音太出戏,王阳成最大亮点
- 角色|《雪中悍刀行》“南宫仆射”眼神拿捏太到位,专访张天爱:想象自己是江湖儿女
- 李维嘉|谢娜何炅又能同台了,节目官宣新阵容,“三位真火”难重聚
- 华和|当电视剧失去了“特效”,看一次笑喷一次,最后1个笑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