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娟的故事成为了我在这本书里读到的最真切也最胸闷的部分 , 这当然得益于作者之一杨樱对同时代女性的巨大理解、尊重和共情 。 民航读到第三年 , 她决定退学重考 , 很大原因是她的同学都在名牌大学读书 。 于是家里人连夜赶去阻拦 , 包括学医的二哥也写信劝说 , 尽管这封信并没有寄到 。 张慧娟第一次反抗失败 。 在过完十多年平静而富足的生活后 , 依然未婚、依然挂念着属于省实验学子的名牌大学-精英职业-海外定居的路径的张慧娟无法接受母亲安排的人生套餐 。 她的第二次反抗成功了 。 辞职、学语言 , 只身前往加拿大 , 但这一勇敢到令人钦佩的决定并没有给她带来理想的新生活 , 三十五岁的张慧娟在异国认清现实 , 放弃求学转而开杂货店 , 和并不出色的名牌大学生结婚生子 , 最终成为普通的家庭妇女 。 这个故事真实、勇敢、残酷 , 相比于按部就班的“奖学金男孩” , 张慧娟为自己争取了一把 , 尽管并未实现她想象中的“跃升” 。 而且 , 有孩子之后 , 她似乎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了 。
作者在写张慧娟这部分时 , 特意把她与王医生的太太李丽交叉并行 , 原因是这样的:“把她们放在一起来写 , 总觉得这里有一些神秘的相关性 。 李丽在高考填志愿时是自由的 , 她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 但她对自己的意见不那么在意 , 相信传统家庭对她的重要性 , 所以早早地准备婚姻……李丽和张慧娟年纪相当 , 都很聪明 。 但她们好像在每个关键的时刻都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 ”
出国和南方 , 对书中的几代人而言 , 是不停变换着位置的“灯塔” 。 张医生的叔父 , 把握机遇 , 从歌舞团演员变成敢为人先的商人 , 早早移居国外 。 李丽和张慧娟 , 也都为出国努力过 。 与此同时 , 张医生和王医生常常在讲述中主动提到南方 , 那是一个现实与想象混合的南方 , 它更透明 , 更实用 , 更独立 , 不像北方处处讲关系 , 论人情 。 但就像拔丝地瓜一样 , 他们向往着南方 , 却无法从家庭和本地社会里拔出腿来 , 不知不觉 , 半辈子都在原地打转 。 而故事中的下一代 , 女儿们同样憧憬着南方 , 也用实际行动适应着南方 , 并且 , 成长在祖国高速发展年代里的她们对出国这件事祛魅了 。 (王医生的女儿不理解父亲 , 认为出国留学是不爱国的表现 。 )那么北方呢 , 被留下来的北方 , 既不是国外也不是南方的北方 , 将成为什么样的地方?
文章图片
纪录片《铁西区》剧照
我第一次去沈阳是在夏天 , 出生于南方小城的我坐在出租车里对沈阳同学惊呼 , 这明明就是大都市啊 。 他说 , 那可不 。 高架 , 立交 , 远方无垠的楼房和近处看起来相当繁华的CBD , 这和被刻板印象所塑造的东北完全不一样 。 在书中 , 作者也提出了这个困惑 , 明明是最早完成城市化 , 产业工人数量最多的地方 , 为什么近些年被记住的是类似二人转的乡土符号?再联想去过的很多省城 , 皆是如此 , 作为具备全省最多财力物力人力的地方 , 这些城市和北上广的面貌看起来没什么区别 , 该有的都市景观都有 , 甚至更奢华 , 更霸道 , 但仔细打听 , 平均工资不高 , 房产泡沫很大……那个夏天 , 站在一大片商场中间的沈阳同学也是这样对我说的 , 你以为谁会来消费啊?也许正是这些城市里 , 现代景观和人均GDP在慢慢撕裂 , 阶层也慢慢撕裂 。 世界折叠 , 围墙不可逾越 。
【母亲|王占黑:两个医生的沈阳切片】
- 奇葩!红楼梦中最奇葩的人,算计母亲、利用女儿,甚至和儿子争风吃醋
- 鬼谷子#鬼谷子一个有福气的人,他的身上会有两个特征,早知道早安心!
- 反差&从一场生日宴的安排,看两个女强人的性格,反差真大
- 作曲$陈奕迅《十年》里的“那两个字”是啥?网友的答案,差点让人笑翻
- 李世民|如来取经的谎言被两个人戳穿过,为何唐僧还要继续西行
-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遇到小人,先别急着翻脸,这两个锦囊教你“一招制敌”
- 上联!才子随笔写下上联:两个荷包蛋,但下联却被人称赞
- 林如海!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当初为什么不嫁到“四大家族”中这一原因羞于启齿
- 两个儿子&青未了|大姑
- 心情好坏&岁月,两个字,写起来简单,听起来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