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遗失千年的盛唐乐音在沪重现,中国古代乐舞如何复兴?( 二 )


要复原古乐 , 就要复原古代乐器 。 古乐器的复原 , 需根据史料记载和文物进行严谨考证 , 再找专业的乐器制作者定制 , 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斟酌 。 《丝路之乐·唐韵回响》音乐会上 , 就展现了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直项琵琶、箜篌、横笛、羯鼓等复原乐器 。
|美哉!遗失千年的盛唐乐音在沪重现,中国古代乐舞如何复兴?
本文图片

独唱曲《伊州》《长沙女引》等作品上演 。
乐手们用这些复原乐器演绎了《石上流泉》《急胡相问》《水鼓子》《倾杯乐》等精妙古曲 , 歌者演绎了独唱曲《伊州》《长沙女引》 , 展现盛唐海纳百川的音乐史诗 , 乐舞《胡旋舞》《胡腾舞》则再现了唐代绮丽曼妙的舞蹈之美 。
创作团队还结合传统舞美与数字影像 , 在舞台上还原了《莫高窟第220窟乐舞图》等壁画中的场景 , 服装也以唐代鎏金铜胡腾舞俑等文物作参考 , 还原其胡衫、长带的设计 , 并加以艺术性加工 。
音乐会制作人、视觉总监 , 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教授代晓蓉说:“古乐的复原 , 是依据音乐考古的学术成果 , 根据敦煌壁画 , 古代经文 , 再现古乐演出的场景 。 但是今天舞台的再现 , 不能脱离表演的属性 , 应当运用当代科技手段 , 表达古代音乐外化的情感和内容 。 通过这台音乐会 , 我们将博物馆搬进音乐厅 , 这是立体化的舞台艺术呈现 , 也是活态化的非遗文化传承 。 ”
与综艺、游戏等结合 , 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最近 , 综艺《舞千年》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 , 《反弹琵琶》《梦幻伎乐天》等舞段被网友点赞“跳活了沉睡千年的敦煌” 。 《铜雀伎》《孔子》《昭君出塞》等散落在艺术长河里的经典舞剧 , 通过综艺节目的全新呈现再度闯进当下年轻人的视野 。 有网友在弹幕中留言:“看完《舞千年》 , 一秒入坑中国舞 , 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而自豪 。 ”
|美哉!遗失千年的盛唐乐音在沪重现,中国古代乐舞如何复兴?
本文图片

|美哉!遗失千年的盛唐乐音在沪重现,中国古代乐舞如何复兴?
本文图片

综艺《舞千年》剧照 。
这些舞蹈作品并非历史“复原” , 不少是在史料和研究基础上的再创作 。 舞剧《铜雀伎》首演于1985年 , 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孙颖编创 , 其中的“名场面”《相和歌》的创作灵感源自1956年在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 。 孙颖是汉唐舞创始人 , 这是一种以汉代和唐代乐舞为主体形态 , 试图复兴中国古代乐舞气象的当代舞蹈品种 。 《相和歌》中 , 他根据汉砖上绘制的七盘舞形象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和舞蹈创作 , 再现了古人“脚踏七星 , 做宇宙的儿女”的浪漫风姿 。
《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的“出圈” , 离不开虚拟现实、水下摄影等高新技术营造出的“奇观” 。 《舞千年》延续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 不仅融合实景与现代科技 , 还以影视剧的形式辅助叙事 , 用舞蹈讲述舞蹈背后动人的中国故事 。 为确保艺术导赏、史料解读的准确性 , 节目组还请来北京舞蹈学院、上海博物馆等机构的专家把关 。 有网友评价:“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服化道 , 特别是舞者的服装和妆容 , 比许多电视剧用心 。 ”
在Z世代聚集的B站 , “国潮”显现出蓬勃活力 。 据统计 , 过去一年里 , B站传统文化爱好者总数达到了1.36亿 , 全站国风类视频投稿量超过200万 。 去年6月 , 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唐诗逸受武侠网游《逆水寒》邀约 , 出演的古风舞蹈《鸿音》 , “翩若惊鸿 , 婉若游龙” , 在B站观看量超500万 。 唐诗逸说:“古典舞让人意犹未尽 , 它的欲拒还迎 , 欲左先右 , 都代表了东方的审美和特质 。 在网上 , 我能感受到这些年轻观众对古典舞的热情 , 对我来说 , 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呈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