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香菱学诗有什么启示?学她2点,你也能成功( 二 )


你看,黛玉这么快为香菱找到了学诗方向,就建基于香菱敢于把自己所想所悟说出来。

开始按黛玉的教程学诗后,香菱还是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读毕王维的诗后,香菱主动找到黛玉,说:

“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有了些领悟,尽管还不知妥不妥,但乐意讲给老师听一听,让老师评判。而这正如黛玉所言,是“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 黛玉#香菱学诗有什么启示?学她2点,你也能成功】我们听她怎么说的: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又举例说:

“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黛玉#香菱学诗有什么启示?学她2点,你也能成功
文章插图
两例都是她对诗句意境的“感受”,两个“倒像”告诉我们她在努力进入诗行体会那种意境,特别是“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不知不觉用上了一个通感修辞,让我感受到了她想要表达又无法准确表达心中所感的紧张感和兴奋感。

还有第三例:

“还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香菱又用一个“倒像”来表明,王维的诗与个人的生活体验产生了共鸣。这岂不就是诗歌的一大重要作用嘛!

读了这一段,真让人觉得香菱比一般文艺鉴赏家要高明,太有想象力、感悟力和移情力了。不过这里要强调的,还是她敢于把自己尚无把握的体悟说出来。因为她对诗的认识,还是感性的,谈不上触及“诗理”。

果然,“大观园诗人”中敬陪末座的宝玉听了,是认为香菱已“会心”,得诗之“三昧”,而黛玉则在肯定的同时,指出香菱所称赏的“上孤烟”其实是套用了前人的,并举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例子让她体会,使得香菱对诗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黛玉#香菱学诗有什么启示?学她2点,你也能成功
文章插图
后来学着做诗,她也主动向黛玉她们要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让她以“昨夜之月”为主题,以“十四寒”为韵做一首诗。写出来之后,宝钗和黛玉一个说“这个不好,不是这做法”,一个说“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诗中有“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之句,的确有打油嫌疑),都持否定态度,不过香菱还是敢于把这不像样的作品拿出来让两位“诗翁”点评。

02恒于钻研
黛玉说了要读王维、杜甫、李白三家打底后,香菱马上要黛玉把诗拿出来给她,“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带了诗集回蘅芜苑后,香菱“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真是废寝忘食。

诗读了不少了,从黛玉那里讨了题目后,香菱就开始“诌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