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95后文学|榔槌(随笔)

【 文学$95后文学|榔槌(随笔)】作者: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 戴哲恒(24岁)
榔槌,也称棒槌,即民间用来捶打的木制短棒,现在已不多见,“槌”一般读作chuí,但用家乡方言则通常读成cí。
家里有根榔槌,藏在置放家什农具的杂物间,奶奶每年腌菜时会使用。从榔槌外形看上去,似乎年代比较久远了,已被磨得十分光滑,表皮蹭得比较明显。
这根榔槌长42厘米,宽6厘米,下端还有一个柄,柄上钻有一个小洞,系着一根绳,想必以前是挂在墙上的。说起来,此榔槌原是隔壁那户人家的,因与我家有远房宗亲的关系,平时经常串门与走动。后来,他们举家搬迁至城区,把一些家什都陆续变卖送人。知道我家还种有田地,执意要把这根榔槌送给我们,说以后可派用场。我追问他们,关于榔槌的具体时间,但已无从知晓,只说传了好几代了。
榔槌不仅在腌菜时可派用场,而且旧时在洗衣物时也必不可少。像曾祖母那辈人,未曾见过搓衣板、洗衣台,但凡去河埠头洗衣服时,经常会习惯性地在盆中放上一根榔槌。到河埠头后,先把衣服沾湿,放在石板上,然后拿着榔槌对准衣服不停地进行捶打,使衣服内的脏水不见(一般用手搓,手指上的皮肤容易被搓破,导致流血),然后再用河水进行清洗。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早就不再这样洗衣了。用榔槌杵菜,在农村至今还能见到,奶奶每年都是这样腌制。
在芥菜装入甏内(一只普通的甏可盛放十来斤芥菜)准备腌制时,就得借榔槌使力。每当这时,奶奶会拿出那根榔槌,然后朝甏内用力且不断地戳,以达到杵实效果,一直到甏口满了为止。每次榔槌用完之后,奶奶会继续放回杂物间,等来年再使用,时间一长,便成了习惯。
记得在童年时,自己经常拿着棍棒挥舞乱耍,这其中也包括榔槌,而且还把它列入“武器”之一。少时顽皮,和小伙伴们玩腻了纸牌、弹珠与陀螺,就准备开始玩“打打杀杀”,所使用的“武器”都是自家携带的。我经常溜进杂物间,去拿那根榔槌,以充当所谓的“武器”,与小伙伴互相斗杀。那次对方也拿来了一根榔槌,当两根榔槌碰在一起,或反击、或抵挡,不停地敲击,便发出“哒哒”的响声。结果被奶奶听到了,她就立即赶出来,从我手中夺过榔槌。她怕小孩子这么玩耍,一不小心就会闯祸。
作为家中的一样老物件,这根榔槌在我家近30年了。看着榔槌上大小不一、粗细各异的痕迹,就像一条条岁月的年轮,不仅镌刻着生活印记,更见证了时代嬗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