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夜读丨过于迷恋身份感,是一种无知

文/韩九叔
诸葛亮曾说:“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心,勿持功而失信。”
自恃身份,脸上写满优越感的人,非但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还会处处树敌。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如果你要得到的是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的是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做人最大的教养,是没有身份感。不以势压人,才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别让优越感,毁了自己的教养
仓央嘉措说:“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许多人以为,尊重是一种仰视,是弱者对强者的崇拜,是小辈对长辈的恭敬。事实上,尊重是一个人的教养,从不对上卑躬屈膝,对下目中无人。
生活中,也会有许多人会不同程度地拥有某种优越感,比方说职业优越感、长相上的优越感、见识上的优越感等等。
问题不在于拥有优越感,而在于它的输出方式,不能以不适当的方式,如高傲、显摆、表功、打压别人等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
优越感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如果应对方式不当,就会走向反面,使人们对自己敬而远之。
真正情商高的人,懂得在客观的优越中不去滋生主观的优越感,而是把优越感留给对方。事实上,真正有教养的人,早就忘了自己的“身份”,放下了自己的优越感。
我们都是芸芸众生的一员,虽然有贫富之差,但没有贵贱之别。
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里,便藏着自己的教养。
迷恋身份感,是一种无知
刘慈欣曾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说过一个故事。
曾经有大学教授写了一书稿,投之某出版社,数月无回音,便写信去催问。
内容只一句话: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下面的落款倒有20多个头衔,包括"享受津贴",占了大半页纸。
那个编辑也有水平,先用大半页纸照抄了这20多个头衔,再呼某某先生,正文也只有一句话:"水平不够,恕不能用。"
想来这编辑回信的当时,内心一定荡起强烈的厌恶与轻蔑,他指的水平当不只是文稿的水平。
所谓各种身份,都是纸糊的老虎。俗话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只有装不满的瓶子,走起路来才会晃里晃荡。水将瓶子装满后,才会变得四平八稳。
有真知灼见的人,从不迷恋身份感。不必显摆自己的“依仗”,换取所谓的认同感。
真正的高贵,是骨子里的谦卑
《菜根谭》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骨子里有一份谦卑的人,最是踏实实在,最能以德服人,以能力服人。
在私底下,他们不会自恃过往取得的成绩,以不卑不亢的姿态示人。如果来往尚浅,你不会意识到他们的独特;能看到的,只有干净的外表,平和的态度,仿佛他们也没意识到自己很“了不起”。
国学大师章太炎给后人的遗训说:凡人总以立身为贵,学问尚是其次,不得以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
他的孙子是一位民办教师,每天一身蓝布中山装,教书育人没有一丝懈怠。
陈丹青和这位教师做了几十年邻居,才知道他的“显赫”身份。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人。有些人举止平凡,却成就非凡;有些人言行高调,却浅陋无知。
虽说谦卑并不能直接成就一个人,但却能促进一个人的修为。他们从不看轻别人,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不奢求完美,因为追求极致的过程,永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