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榖!唐寅仕女画的笔外之意?

陶榖!唐寅仕女画的笔外之意?
文章插图

唐寅的仕女图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题材:一是神话故事中的美女,如奔月的嫦娥。二是历史故事中的美女,如东汉才女班姬,唐代名妓李端端、相国小姐崔莺莺,五代后蜀宫女,南唐名妓秦蒻兰。三是他心目中的无名美女,或睡或站。站者或吹箫,或执纨扇,或执杏花、牡丹。除了对美丽的崇尚,赞扬秀色可餐、红颜不是祸水之外,唐寅仕女图展现了如何的寄托呢?
陶榖!唐寅仕女画的笔外之意?
文章插图

一是表达女貌郎才,借以吐露自己的怀才不遇。这在《嫦娥执桂图》中尤为明显。画中嫦娥手执月宫桂树的桂花枝,似在等候心中才子的到来,眼神中的期盼之情呼之欲出。唐寅题诗曰:“广寒宫阙旧游时,鸾鹤天香卷绣旌。自是嫦娥爱才子,桂花折与最高枝。”诗中的折桂之意,实与“独占鳌头”、“登龙门”有相同的寓意,指科考的金榜题名。唐寅以“广寒宫旧游”来诉说自己曾参加科考,以“鸾鹤天香”来比喻曾获解元,科考曾甚得意。但后来却遭诬而得不到功名,徒使人伤悲,让仰慕才子的嫦娥也空等一场。这种怀才不遇的惆怅,还在他的诗文中多所流露,如《唐伯虎全集》卷一《把酒对月歌》曰:“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自视才华甚高,但却无人赏识,既不能像李白那样见到皇帝,也不能像李白那样可住京城,只能“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满月天”。由此可见,唐寅借嫦娥执桂等待才子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而他的科考不遇,令美人怅然若失。
陶榖!唐寅仕女画的笔外之意?
文章插图

二是称赞美女的才智及爱才,借此表达才人自诩的傲气。这在历史故事作品《李端端图》中最为突出。在男权主义的社会中,妓女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族,但唐寅并不归服传统,反而有《寄妓》《哭妓徐素》等诗,对她们表示同情与尊重,这应与他自己从“南京解元”降为无缘科举功名的痛苦经历有关。这段不幸的人生起伏使唐寅明白与了解底层社会的生活,对天涯沦落人有相怜之情。
李端端是唐代元和、长庆年间(806——824)扬州善和坊名妓,与当时文士交往颇多,其中诗人张祜善作宫词,以清丽著称,曾被荐入朝,但受妬才的翰林学士元稹压抑,无成而归,后隐于江苏丹阳,以处士自居。张祜曾写诗嘲讽李端端,李端端不服,乃登门找张祜评理,使之认输,后结为文友。张祜恃才傲物及仕途受挫的经历与唐寅颇有似处,唐寅乃借题发挥作图,赞扬李端端的勇气与智慧,以及倾慕才子的爱情观,并题《李端端图》曰:“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又有《仿唐人仕女(李端端)》,题曰:“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花月扬州金满市,佳人价反属穷酸。”而《唐伯虎全集》卷三《题画张祜》曰:“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元来花价属穷酸。”李端端貌美肤白,在扬州声价甚高,但她最终所钟爱的却是“穷酸”文士、布衣才子张祜。
在存世的同一题材的两幅李端端图中,李氏作持白牡丹诉说状,以花喻人,体现其貌美姿丽若其绰号“白牡丹”。张祜则作倚席或依椅而坐者,手持一卷文稿,似为李端端之答词,神情专注地听李氏诉说,纶巾美髯,殊为儒雅。座旁有琴、书相伴,又有山水屏风,还有侍女在侧。男女眉目传情之间,才子与佳人颇有相遇恨晚之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幅较南京博物院所藏构图更为丰富,图上还绘有象征爱情的桃花,象征幸福的牡丹花坛,象征忠贞的湖石,以烘托才子与佳人相会的愉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