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再冰|梁思成逝世50周年之际,女儿梁再冰出书深情忆父母( 四 )


不仅如此 , 回到阔别一年多的家时 , 梁再冰惊奇地发现 , 家里沙发上、桌子上、椅子上到处都是红金两色的国徽图案 , 好像家里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国徽“作坊” 。 在梁再冰的记忆中 , “那段时间 , 爹爹和妈妈整日全神贯注地埋头工作 , 似乎将其他一切都暂时忘记了……我觉得妈妈已经完全忘记了她自己是一个身患重病的人 , 她周围的人往往也不太把她当病人看待……”
后来 , 面对天安门上的国徽 , 梁再冰有种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心情:“在那个红色中有着父母的心血 , 那个金色中也有着父母心中的辉煌 。 ”
“爹爹和妈妈是一体的”
在梁再冰看来 , 人前光彩夺目的林徽因 , 幕后的角色更加不容忽视 。 “在与爹爹共同的事业奋斗中 , 有很多她参与并作出重大贡献的工作 , 有时她只是编外人员 , 常常没有头衔也没有名分 , 却又是父亲团队中不可缺少的 , 甚至是灵魂人物 。 ”
显而易见 , 梁思成持同样的观点 。 1946年 , 他一生重要的学术成果《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序言中 , 讲述了林徽因对于他和他的建筑事业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 “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旧日的同窗林徽因 。 二十多年来 , 她在我们共同的事业中不懈地贡献着力量 。 从在大学建筑系求学的时代起 , 我们就互相为对方‘干苦力活’ , 以后 , 在大部分的实地调查中 , 她又与我做伴 , 有过许多重要的发现 , 并对许多建筑物进行过实测和草绘 。 近年来 , 她虽罹患重病 , 却仍葆其天赋的机敏与坚毅;在战争时期的艰苦日子里 , 营造学社的学术精神和士气得以维持 , 主要应归功于她 。 没有她的合作与启迪 , 无论是本书的撰写 , 还是我对中国建筑的任何一项研究工作 , 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 ”
梁再冰有一句话 , 精准地形容了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人在事业与感情上的不可分割 , “爹爹和妈妈是一体的” 。
这句话说的是梁思成一开始选择建筑 , 便和林徽因有关 , 甚至可以说是林徽因引导他认准了建筑这一领域 。 在梁再冰的记忆中 , “爹爹和妈妈在一起总有着说不尽的话题 , 常常兴趣大到将我们小孩子‘晾在一边’” 。
这句话说的是梁再冰记忆中的西迁路上 , 尽管旅行紧张又充满困难 , 林徽因和梁思成配合默契 , “譬如打包行李时 , 他们两人合作 , 很快地就能把一大包被褥枕头打成一个结实的铺盖卷儿 , 然后用油布包起来” 。
这句话说的是梁再冰记忆中的昆明 , 为了给梁思成去川西考察创造条件 , 林徽因坐镇主持营造学社的日常工作 。 与此同时 , 她还大量阅读、查阅文献并做笔记 , 为营造学社的研究作文献准备工作 。
这句话说的是梁再冰记忆中的李庄 ,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 , 林徽因曾一遍一遍地对梁思成说:“营造学社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为了照顾重病的林徽因 , 梁思成学会了打静脉注射 。
这句话说的是在梁再冰的记忆中 , 抗战胜利后 , 清华大学聘梁思成主持筹建清华大学建筑系 , 但梁家返回北平没多久 , 梁思成便赴美考察 , 并受邀在多所大学讲学 , 后来还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建筑大师一起 , 讨论联合国大厦设计方案 。 筹办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工作 , 便落在了林徽因和一批年轻教师身上 , “那时我常在母亲身边 , 我觉得她是拼尽全力做这件事情” , “从桌椅板凳等琐碎的行政事务 , 到专业性很强的为初学者讲授建筑课程这样的学术问题 , 母亲全部参与其中” 。
1955年3月31日晚 , 林徽因病危 , 在医院 , 梁再冰目睹了父母的诀别 。 “护士把爹爹搀过来时 , 他坐在妈妈床前 , 拉着妈妈的手放声痛哭 , 我一生从没见过爹爹如此流泪 , 他一边哭一边喃喃不断地说:‘受罪呀 , 徽 , 受罪呀 , 你真受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