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夜读|人生起步处

·
·
人生起步处
作者 / 永生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上周回漳浦老家 , 特地去村小学走一走、看一看 。 村小学撤点并校十年了 , 昔日叽叽喳喳的教室 , 早已人去屋空 , 而今惟余寂寥与沧桑 。
四十年前 , 这里书声琅琅 , 周边是农田、菜地 , 村民们在农地劳作的时候 , 也能听到孩子的读书声 。 放学后 , 孩子们都要去地里给父母亲搭把手 , 浇水、除草、扯瓜藤或摘把菜回家 。 那时 , 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农活:播稻子、种地瓜 , 收稻谷、拔花生……虽然也会抱怨有那么多的农活要干 , 但也确实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悦 。
教室|夜读|人生起步处
文章图片

作者供图
那时读书更像玩耍 。 每一届的学生不多 , 没有严格的学籍制度 , 入学年龄从5岁到8岁不等 。 有的父母忙于农活 , 大一点的孩子还要带着弟弟妹妹去上学 。 小伙伴们听着鸡鸣声一起上学 , 课间弹弹珠、打陀螺、滚铁环 , 放学去地里挖红薯、小溪摸鱼、山上摘蛇莓 。 教材相对简单 , 只有语文和数学 , 没有早晚自习 , 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多 , 自然 , 童年也比现在的孩子轻松快乐得多 。
孩子之间是有比较的 , 除了比学习成绩 , 还会比谁力气大、农活干得好 。 我从小就深知父母养活7个孩子、还要供我们读书的不易 。 我上课认真听讲 , 作业快速搞定 , 剩下时间就帮家里干活 。 每学期我都会拿年段第一的成绩单回家 , 之后到县城读高中、到广州上大学 , 每年暑假我依然和家人一起“抢收抢种” 。 到现在 , 村里的长辈还记得我曾经的光荣业绩 , 夸我一名书生不仅会推独轮车 , 连插秧、割稻都赢过长年种田的老把式 。
由于老家地处偏远 , 不通车、不通电 , 没有师范毕业的公办教师愿意到我们村小学任教 。 村中略懂文化的村民就成了民办老师 , 一边教书、一边种地 。 记得只读到初中、但数学教得好的“阿义师” , 家里农活多 , 常常是课堂铃声响 , 才从田里拔腿晃进教室 , 卷着裤脚 , 有时腿上还挂着泥巴 。
作者供图
堂哥高中毕业后 , 回到村小学教书三十多年 , 我是他的第一届学生 。 1983年 , 堂哥的小儿子持久高热惊厥 , 担任校长的堂哥一心扑在教学上 , 延误送医 , 孩子不幸成了智障兼癫痫 。 2009年 , 堂哥因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 , 但他对自己的孩子怀有深深的愧疚 。 值得欣慰的是 , 堂哥的二儿子考上福建师范大学 , 子承父业 , 成为一名中学老师 。
我的人生就是从村小学开始的 , 我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 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懈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 如今看着荒废的村小学 , 不由得有些伤感 , 那里有我回不去的童年时光 。
朗读者
教室|夜读|人生起步处
文章图片

林婧 , 小梅诵读工作室主播 。
征集
★《夜读》栏目每周定期推出“闽南夜话”、“心灵夜悟”、“英文朗读”等 , 用多元化的节目 , 满足听众们多样化的需求 。
★如果您有适合栏目朗读的文章 , 中英文皆可 , 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 。
★如果有适合夜读栏目的好声音 , 也欢迎自荐或推荐 , 让好声音为平淡的生活添彩 。
★可以发送音频作品或原创文学作品至电子邮箱xmrbsbjczs@126.com , 请在邮件标题处注明“夜读+朗读者姓名”或“夜读+作者姓名” , 并附上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