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 | 杨义堂:大运河,一条充满烟火气的文化之河

【 文学作品#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 | 杨义堂:大运河,一条充满烟火气的文化之河】中国青年网曲阜1月8日电 (采访人员 安俐)为讲好千年运河百年变迁的故事,弘扬运河两岸城市文化,展示新时代运河两岸青少年精神风貌,助力运河流域城乡经济发展,1月7日,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中国青年网等共同主办的“千年大运河· 文脉颂中华”公益直播活动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尼山耕读书院举行。
直播现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大运河》《大孔府》《鲁国春秋》《千古家训》《北游记:苏禄王传》等长篇历史文学作品作者杨义堂向嘉宾、网友们讲述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文学作品#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 | 杨义堂:大运河,一条充满烟火气的文化之河
文章插图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大运河》《大孔府》《鲁国春秋》《千古家训》《北游记:苏禄王传》等长篇历史文学作品作者杨义堂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采访。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 安俐 摄
京杭大运河纵贯济宁全境,济宁段全长230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0%以上。济宁历史文化悠久,儒家创始人、“至圣”孔子便出生于此,孔子与大运河还有一段渊源,杨义堂介绍:“大运河开挖的时候,是孔子让弟子‘搬兵搬来的’。当时齐国要攻打鲁国,孔子让弟子子贡,去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吴国‘搬救兵’,吴王夫差决定北上争霸,先是开通了邯沟,然后通过泗河,在莱芜艾陵进行了大决战,一举消灭了齐国十万将士,史称‘艾陵之战’。”
在古代,济宁是调控中国南北大动脉的枢纽,建有运河上最为先进和知名的水利工程----南旺分水工程,号称“北方都江堰”,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元明清三朝,这里均设有最高司运机构——河道总督衙门,济宁成为声名显赫的“运河之都”。
作为发展之河、民生之河,大运河流淌于“烟火气”中,孕育出无数灿若星河、蕴含深厚思想精华的文化遗产。历史上许多文学作品都和运河有关。《红楼梦》“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即是沿着运河北上进京。明代文学家张岱也在文集中记载,自己曾沿运河赴山东兖州游历。
多年来,杨义堂致力于通过文学创作,“讲运河史,述原汁原味中国故事”。他写的长篇历史文学作品《大运河》讲述的是明朝河道总督宋礼、济宁同知潘淑正、民间水利专家白英联手治理大运河济宁段的故事,剖析了大运河工程的伟大之处,赞叹了人民治理大运河的智慧。目前,他正在集中精力撰写明朝潘季驯发明“束水冲沙”,以及其作为四任河道总督,一体化治理黄河、运河和淮河的感人故事。
“在我看来,大运河是一条‘活着的河’,古往今来,无数动人故事在运河两岸发生,充满了烟火气。运河既满足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生活需求、刺激了商业市镇的崛起,还加强了不同区域和民族之间的商贸往来、人文沟通。我们更要记住一代代的运河人万众一心,不畏艰险,开凿、疏浚、修缮、治理运河的精神。历史上,有无数的忠义之士在运河水患之时挺身而出,一个个治水良策正是民间智慧的集中体现。我们弘扬运河文化,也正是在弘扬中华民族坚毅果敢、顽强不屈的意志。”杨义堂说。
运河人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拼搏精神,在今天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大运河在联合申遗过程中,前后历经10年左右的时间,运河沿线的数十个城市坚持不懈,克服了重重困难。回忆起担任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参与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日子,杨义堂感慨良多:“大运河就像我的亲人一样,保护运河、传承运河文化就是我的事业。2014年6月22日深夜,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消息之后,所有工作人员都在手机上转发这个喜讯,大家都哭了,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