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宝博微课堂:西周(弓鱼)伯四耳方座簋

“闭馆不闭展 , 线上看文物”
大家好 , 欢迎来到宝博微课堂 。 今天宝博君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件盛食器——西周伯四耳方座簋 。
西周伯四耳方座簋是1981年在宝鸡市国墓地纸坊头1号墓中发掘出土的 , 是西周早期的一件器物 , 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该簋由穹庐形簋盖和球形器身两部分组成 , 腹部搭配四个兽形簋耳 , 四兽耳下有长方形垂珥 , 高圈足下连铸方座 , 器身以夔龙纹、兽面纹、涡纹为主体装饰纹样 。 因器盖内部铸有铭文“白(伯)乍(作)宝尊簋” , 故被命名为西周伯四耳方座簋 。
西周伯四耳方座簋器型宏大 , 是同墓出土所有簋中最大的一件 。 它铸造精良、造型典雅庄重 , 在向我们诉说古国历史的同时 , 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周代的重食文化 。

宝鸡|宝博微课堂:西周(弓鱼)伯四耳方座簋
本文图片

【宝鸡|宝博微课堂:西周(弓鱼)伯四耳方座簋】国本是一个史籍失载的小方国 。 1974年至1981年 , 宝鸡市竹园沟、茹家庄、纸坊头三处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 , 且多件青铜器上都铸有“”字铭文 。 经考古学家研究 , 这几处墓地正是向世人表明 , 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宝鸡渭水两岸曾经有一个“”的小方国在这里生存 。
一族源于巴蜀地区(今四川省中东部及周围等地) , 因随武王伐商 , 有功于周王室而被分封在宝鸡渭水一带 , 后因被兼灭或是迁徙 , 而销声匿迹于世 。
伯是国的国君 , 伯为爵称 。 出土这件伯四耳方座簋的墓地是国墓地中年代最早的 , 且同墓器物的造型特征均表现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风格 , 这表明伯四耳方座簋的主人“伯” , 从政执事的时间可能在文王晚年至武王、成王之时 。
伯四耳方座簋与周人的重食文化
我们常见的簋多是双耳簋 , 也有一些无耳簋 , 四耳簋却较为罕见 , 现今存于世的四耳簋年代集中在西周早期 。 四耳簋虽然数量少 , 但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 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等西周王朝曾统治的区域都有发现 。 经专家研究 , 四耳簋主要被周人、商人后裔及其他方国的高等级贵族所使用 。
伯四耳方座簋除了四个兽耳极具特征之外 , 高圈足及方座也让这件器物独具特色 。 我们都知道 , 周人将商人灭国的原因之一归咎于嗜酒误国 , 因此 , 周人在取得政权后 , 便一改商人重酒的风气 。 据典籍记载 , 周人非常重视饮食 , 周人的饮食文化中处处可见“礼” , 正所谓“夫礼之初 , 始诸饮食” , 而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 , 周人墓葬中出土的以鼎、簋为代表的食器占据中心位置 , 食器数量不仅明显多于酒器 , 且酒器的种类也在不断消亡 , 这直接证明了周人在取得政权后 , 将商代重酒的青铜文化转变为重食的青铜文化 。
这件伯四耳方座簋便是周人借以对耳、足及方座的夸张设计 , 使器体高度增加 , 从而突出簋在青铜器中的地位 , 因此也可以认为 , 伯四耳方座簋的器体造型是周人重食文化的产物 。 但是 , 由于四耳的设计并不利于人们实际使用 , 而且铸造过程较双耳复杂 , 因此 , 四耳簋并未得到真正的推崇 , 仅在西周早期留存了一段时间 , 到了西周中期以后便消失了 。
好了 , 以上便是我们今天关于西周伯四耳方座簋的简单介绍啦 , 下面是一道关于青铜器的思考题 , 快来开动你的小脑瓜 , 一起来答题吧!
(答案:鼎 , 古代用于烹煮肉食的炊器 , 相当于现在煮饭用的锅)
(答案:簋 , 古代的盛食器 , 相当于现在用的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