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闻一多精神的传人

历史|闻一多精神的传人
文章图片

闻黎明在祖父画像前
◎龙美光
一周前 , 河北石家庄《藏书报》约我写年终回顾 。 在文章中 , 我怅然写道:“这一年 , 在何兆武先生之后 , 敬爱的许渊冲和郑哲敏两位联大先辈都先后离去 。 一年以来首先要回首的 , 却是这悲情的记忆 , 这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惆怅 。 ”
然而 , 年终盘点的文章尚未定稿 , 就先后得到西南联大外文系校友、著名诗人郑敏和闻一多先生长孙、西南联大研究专家闻黎明不幸辞世的消息 , 令人难以接受 。 郑敏先生是我久所崇敬的诗人 , 仰之弥高;闻先生则是结识十多年的良师益友 , 最近的一次见面似还在昨天 , 71岁的他 , 怎么在谈笑风生中说走就走了呢?
从未懈怠的内刊主编
初次认识闻黎明先生 , 大概在2005年12月1日“一二·一”运动60周年之际 。 那时我尚在云南师范大学念三年级 , 正在课余办着几个传播历史文化的专题网站 。 因为网站 , 我和闻先生先是邮件神交 , 不久他应邀来学校做学术报告 , 便有了第一次见面 。
翌年5月30日 , 我们第二次见面了 。 我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早 , 闻一多孙子来电话约谈闻一多网站事 , 并赠《闻一多画传》一册 。 陪其往西南联大纪念馆、云师大统战部和图书馆 。 ”随后又补记:“闻黎明教授赠《闻一多画传》时题字称‘龙美光兄’ , 谓台湾学人如此 , 但被称方不能反称对方为‘兄’ 。 ”这对那时的我来说 , 真是一段新鲜的识得 。
其时 , 出于考索西南联大文化抗战史的浓厚兴趣 , 我已于2004年10月中旬率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西南联大网站 , 矢志成为社会各界探究西南联大历史、寻找西南联大文脉、勘探西南联大办学宝藏的重要阵地 。
网站的探索性创办引起了包括闻先生在内的专家学者和西南联大师生亲属的关注支持 。 在这一网站框架下 , 又分出若干子站 , 以为主站的补充 。 其中 , 在联大教授亲属支持下应运而生的梅贻琦、吴晗、周荫阿等教授的专题纪念网页 , 都受到网民的欢迎 。 这时 , 致力于闻一多研究的闻先生也邀约我在主站下筹划闻一多纪念网页 。 这就有了我们为闻一多网站而见面的经历 。
有了家属支持 , 闻一多网站很快建起来了 。 除了我自主设计网站板块之外 , 网站还为闻先生主编的内部刊物《闻一多研究动态》设置了独立栏目 。 《闻一多研究动态》原来印有纸质版 , 互联网兴起后 , 逐步以电子版代之 。 为了便于网络阅读 , 在闻先生授权下 , 我将各期每篇文章逐一分割后独立发布 , 既方便浏览又促进了传播效果 。 遗憾的是 , 后来互联网技术更新迭代 , 我自己也在毕业就业、工作压力下无法再持续更新 。 加之网络黑客的攻击 , 网站先是陷入瘫痪 , 最终消弭于无形 。
与网站销声匿迹形成对比的是 , 《闻一多研究动态》的编辑工作始终没有中断 。 到2021年12月18日 , 闻先生从邮箱发来了当月编辑的第154期 , 这是他手里编好的最后一期 。 新的一期尚未着手 , 他已悄然离去 , 留给读者永远的牵挂 。
独具一格的学者风范
【历史|闻一多精神的传人】在我眼中 , 闻先生是特别与众不同的名人之后 。 作为闻一多先生的亲属 , 他也是闻一多的研究者 , 更是其学术事业的追随者、学术精神的践行者 。 在传承闻一多精神的道路上 , 他既是血浓于水的至亲 , 更是闻一多学术遗产的挖掘者、探宝者、学术生命的继承者 , 一度有着追赶闻一多学术成就的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