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任诞》和《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徽之居山阴时,其朋友戴逵住剡溪。一个夜雪初霁的晚上,王徽之忽然思念朋友,便连夜乘船前去看望。但是当他急匆匆到达时,却并不见人就回舟而返了。人问其故,答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于是这个“雪夜访戴”的故事,就成了魏晋时期高人雅士风度的传奇性表现。
访戴之事历来被视为魏晋名士任诞风度的典型表现,无数诗人、无数作品都从各个角度和侧面有所涉及,其中宋诗多有涉猎。宋代士大夫的风骨,宽袍大袖下的铁肩道义,诗酒风流心怀天下,也向往魏晋风流。
文章插图
①宋·曾幾《题访戴图》小艇相从本不期,剡中雪月并明时。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
首句就提到“本不期”,说明此次出访不是事先筹划,而是触景生情、兴之所至,乘兴而往的。此三字,道尽了魏晋时名士尚任自然的率性意态。“雪月并明”,一幅美丽的雪月图徐徐展开,明月高悬,四周白雪映眼,如此清灵的剡溪上,一艘小艇轻盈地划行在剡溪上,益发显出魏晋高士其洒脱高远的风姿。
“不因”说如果不是因为兴尽回船,就不能欣赏到雪月并明的山阴奇景。不执着于“见戴”与否的俗念,平心静气,率性而为,方能凝神览胜,领略自然奇景。
“本不”、“不因”、“那得”不仅使得诗句前后呼应,一气呵成,一个率真、洒脱、不为俗念所困的鲜活的魏晋风流高士跃然纸上。
文章插图
【 剡溪$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魏晋风骨在宋诗里的传唱】②宋·来子仪亦赋此诗《题访戴图》四山摇玉夜光浮,一舸玻璃凝不流。若使过门相见了,千年风致一时休。
写的也是王徽之访戴事。大致意思是,那天晚上,四山飘雪摇玉,后来天晴,雪光、月光交浮,于是徽之决定访戴,一舸轻舟,穿行于玻璃一般的河面,河流积雪,水好似凝滞不动一样。假设当时的王徽之不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而是径直过门去和戴逵相见,那么这一段流传千古的风流雅致就会戛然而止,索然而无趣。
应该说这首诗的命题立意,同曾几《访戴图》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如若真的相见了,这样的意境怎还能领会到。与前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文章插图
③南宋末·萧崱《题访戴图》访戴何如莫访休,清谈生忌晋风流。渡江一楫无人画,多重王家剡雪舟。
祖逖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民族英雄,中流击楫是指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后中流击楫成为成语,比喻奋发图强,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昂士气。
这首诗把王家剡雪舟和祖逖中流击楫相对比,认为王徽之雪夜访戴何如干脆不访,因为整个东晋南朝,国家形势之所以糜烂不堪,正是由于这帮作为社会中坚的名士们崇尚清谈而不务实所致。并由此感叹道:祖逖中流击楫,誓要收复中原的那一楫战船无人去画,却偏偏都去颂扬虚无做作的王家剡雪之舟,真是“士”之精神的沦落和坠丧啊。毫无疑问,萧崱这首运意高妙,诚能发前人之所未发,读来有振聋发聩、石破天惊之感,单纯从立意来说,是远胜于前述诸首的。
- 述国亡诗$这是一首明白如话的小诗,诗味很浓,不因语言的明白如话而味道索然!
- 暴怒$薛宝钗暴怒!不因被嘲像杨妃,而是贾母羞辱她太狠,宝玉还神补刀
- 味道|这是一首明白如话的小诗,诗味很浓,不因语言的明白如话而味道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