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延春|农民画牵引年轻人回乡

吕延春|农民画牵引年轻人回乡
文章图片

姜海杰的作品《喜气洋洋》 。 受访者供图
“农民画的特点就是形象质朴、色泽明快、构图饱满、造型夸张 , 把我们的地域文化、百姓的真实故事 , 还有时代发展的印记都画出来 。 ”姜海杰说 。
姜海杰是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的一名青年农民画家 , 从2004年开始学习农民画 , 至今已画了200余幅作品 。 其中 , 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喜气洋洋》 , 这幅作品曾于2014年在联合国总部展出 。
【吕延春|农民画牵引年轻人回乡】《喜气洋洋》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 , 画了5只喜鹊9只羊 。 姜海杰解释 , 羊寓意吉祥 , 喜鹊寓意喜庆 , 寓意着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 “农民画是‘画天、画地、画自己 , 画山、画水、画乡情’ , 我想把我看到的农村的变化 , 用吉祥的动物进行诠释 , 表达我内心的喜悦 。 ”姜海杰说 。
浓墨重彩的夸张造型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东丰农民画是关东大地上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 , 从萌芽到成熟 , 历经百年 。 20世纪70年代 , 东丰县的李俊敏、李俊杰、张玉艳、姚凤林等十几个农民自发组织了绘画小组 , 用笔描绘家乡的日常生活 , 开启了东丰农民画的新时代 。
作为中青报“温暖一平方”伙伴之一 , 东丰县中国农民画馆里 , 百余幅栩栩如生的农民画作品 , 无声地讲述着这片黑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
在画馆一层的序厅 , 有一幅长16米、高3米的大型农民画作品《关东美》 , 分为美丽富饶的家乡、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勤劳勇敢的人们等6个部分 , 由李俊敏、李俊杰及其他20多位农民画家历时一年创作完成 。
姜海杰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 东丰农民画与满族枕头刺绣、剪纸、彩棚画等民俗文化密不可分 。 “尤其是彩棚画 , 很有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 过去 , 农民住的房子大多是用黄泥砌成的 , 年头一久 , 或者冬天特别寒冷 , 墙就会裂缝 , 为了美观和装饰 , 许多民间的能工巧匠就在墙上或棚顶画画 , 画完糊在墙上 , 美观又防寒 。 《关东美》就把这些丰富的民俗文化画了进去 。 ”
中青报“温暖一平方”入驻东丰县中国农民画馆
浓墨重彩的夸张造型下是广大农民画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 到画馆工作前 , 吕延春当过兵 。 接触农民画后 , 吕延春将漫画与其有机结合 , 创造出独特的农民画风格 。
“过去不敢想了 , 小康听人讲了 , 如今农家富了 , 非常感谢党了 。 ”吕延春用作品《家乡新貌》配上几句顺口溜来描绘近些年农村的新变化 。 画中农民搞养殖 , 承包到户 , 走上了致富道路:“承包到各户了 , 家家闲不住了 , 从早忙到晚了 , 奔向富裕路了”;农民的衣食住行也有很大改善:“点灯不用油了 , 种地不用牛了 , 住上小二楼了 , 乡路铺上油了”;土特产通过网络被售卖到城里的餐桌:“村村都进厂了 , 产品还上网了 , 销路已打开了 , 国际有影响了”;科技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学校盖新房了 , 收视信号强了 , 通信电话讲了 , 生意更繁忙了”;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 , 农民开始关注精神文明建设:“业余生活好了 , 练健美和舞蹈了 , 剪纸农民画了 , 获奖可不少了”……《家乡新貌》的最后 , 吕延春不忘邀请大家到东丰观光 。
农忙时挥锄种地 , 农闲时拿笔写意
谈及自己的学画经历 , 最让姜海杰难忘的是与恩师李俊敏的点点滴滴 。 有一次 , 李俊敏带着姜海杰给几个农民画作者辅导 。 当天下着大雨 , 回来的时候 , 河水已经淹过桥面 , 两人挽起裤腿蹚着水过河 , 鞋都被水冲走了 。 “那个时候跟老师学习 , 有苦有甜 , 感觉很有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