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 , 农历腊月初八 , 张运祥一早就发布了一条朋友圈 , 一碗腊八粥 , 配着几幅年画图片 。 早起是张运祥多年的习惯 , 今年的腊八节 , 他却比平常起得还早 , 从早上到下午 , 电话接连不断地打进来 , 接单送货 。 “往年到10月份左右 , 所有的订单基本上就都发出去了 , 今年比较特殊 , 由于创新了木版年画小摆件 , 加上人们的认知度有所提升 , 虽然已经进了腊月 , 但订单还是源源不断地进来 , 算下来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多了一倍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年画要想传承下去 , 必须要有新东西跟得上时代 , “过去的年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 也是因为每年都有新的花样 , 年年翻新” 。
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人张运祥刷印木版年画 。 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新京报采访人员 耿子叶 制作
种地为主 , 老一辈做年画只是“副业”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 , 在山东潍县(现潍坊市)周边有19个村子做木版年画 , 杨家埠村是其中之一 , 那时候的人们还叫“潍县年画” 。 张运祥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 , 受父辈的影响 , 清楚地了解潍县年画的发展脉络 。 “早先时期潍县年画分为粗货年画、细货年画、黑货年画三大类别 , 当时还有‘行头’制定行规 , 行头类似现在的协会 , 对制作年画的村子村民进行约束 。 ”
当时木版年画的制作 , 分散在不同的村子 , 木版年画的销售 , 集中在潍县大集或杨家埠村 。 潍县当地人做年画的技艺也是从杨家埠村里流传出来的 , 可以说杨家埠是潍县年画的发祥地 。 上个世纪90年代后 , 人们就开始叫杨家埠木版年画 , 随后还申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本文图片
《民子山》木版年画 。 受访者供图
张运祥的父亲张殿英 , 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 , 学的美术专业 , 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 后来专职做木版年画 。 1991年 , 张殿英整理出版著作《杨家埠年画》 , 梳理出潍坊当地年画的传承脉络 。 张运祥家 , 如今还收藏着从清代至今各个时期的年画原版 。
“许多人说过去人们以做年画为生 , 其实是错误的 。 ”张运祥说 , 过去老一辈做年画只是一种副业 , 一年四季人们多数时间是在种地 , 只等农闲的时候做年画贴补家用 。 早先时销售年画的时间很短暂 , 只集中在年前20天 。 当时做年画还有一个行规 , 就是“换新衣” , 也就是说换年画跟换衣服一样 , 每年都要换新的 , 今年印的年画 , 今年必须卖完 , 对于一个手艺人来说 , 销售旧年画是会丢失信誉的 。
年画要有戏 , 百看才不腻
再往上追溯 , 张运祥的爷爷也做过木版年画 。 在父辈的熏陶下 , 张运祥从14岁开始学习木版年画的刻版 , 而后他从印刷厂辞职 , 专职投入到年画创作中 , 一干就是40多年 。 如今张运祥已是潍坊木版年画的传承人 , 邻里乡亲都叫他“年画张” , 对张运祥来说 , 这是美名 , 也是动力 。
在潍坊木版年画行业里头流传着几句话 , 首先是“画画无正经 , 好看就中 。 ”张运祥介绍 , 也就是说 , 木版年画的创作比较随意 , 没有固定的模式 , 过去年画是大众的艺术 , 在十个人里头要有五六个人喜欢 , 画样得好看才能有市场 , 画店才会刻版印制 。 还有一句是“年画要有戏 , 百看才不腻 。 ”这是说年画里头必须要有故事 , 要有琢磨头儿 , 让人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 “这些潍县年画创作的口诀 , 至今仍然适用 。 ”
在张运祥新创作的虎年木版年画中 , 下山虎的形象有所改变 ,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虎年 , 张运祥重新设计了老虎年画 , 构图和颜色都有所创新 。 张运祥介绍 , 这是一幅下山虎形象 , 从高山上下来的老虎 , 寓意虎到福到 。 过去在民间 , 家里一般挂卧虎、下山虎 , 财主、官员等挂上山虎 , 不同形态的老虎寓意不同 。
- 新闻记者#潍坊滨海一中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手写春联送祝福”活动
- 楹联|潍坊“超然红杯”诗词楹联大赛颁奖仪式在诸城成功举行
- 三灶|新展速递:新春特别展览《迎祥纳福——馆藏木版年画精品展》正式开展
- 年画|李文锦:吴百锁·李华 木版年画“伉俪痴”
- 社区$潍坊奎文新时代文明实践:挥春送福气,墨香暖人心
- 谷德锦#潍坊谷德锦城市商业综合体盛大开幕!
- 潍坊诗词学会|【潍州散曲】王树鹏 卷
- 郭全宝#青年画家郭全宝绘画作品欣赏
- 潍坊学院|冬季上班穿简约“chic风”,让你看起来很美、很有品味
- 中国|酒文化遇上非遗 中国八大“年画虎”现身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