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美剧“刻板印象”强行解释他国文化,《艾米莉在巴黎》激怒乌克兰观众

【环球时报采访人员 吕 克】网飞剧集《艾米莉在巴黎》第二季去年12月开播后收割多国流量 , 虽然剧中“乌克兰女孩爱偷窃”等刻板印象情节激怒乌克兰观众 , 但网飞依然决定趁热打铁 , 一口气续订了该剧的第三和第四季 。 好莱坞影视剧中对于其他种族和文化的傲慢偏见并没有因为国际化趋势而有所克制 , 反而由于流媒体的高传播性而更为明显 。
成见并没有消失
2020年开播的《艾米莉在巴黎》曾一度掀起热潮 , 当年登上53个国家和地区的收视冠军 , 第二季在去年年底上线后 , 前5天的全球播放总时长超过1亿小时 , 再度登上93个国家的热度榜前十位 , 前两季积攒的人气给了网飞续约的底气 。 但是该剧中随处可见的刻板成见并没有消失 , 反而从针对法国人扩展到其他国家 , 口碑也不理想 。
《艾米莉在巴黎》第二季激怒的是乌克兰人 。 第四集中 , 艾米莉的法语班同学佩特拉是个贪小便宜的乌克兰女孩 , “喜欢免费购物”的她在商场里偷东西 , 艾米莉还引用《悲惨世界》里的典故来批评她 。 这样的人设和情节立刻引发了乌克兰人不满 , 乌克兰文化部长亚历山大·特卡琴科就此致函网飞公司 , 抗议该剧主创和演员助推对该国民众的刻板印象:“《艾米莉在巴黎》展现出的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乌克兰女性形象 , 这简直是一种侮辱 。 这难道就是乌克兰人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吗?”
法国人无力吐槽
就在第二季开播前 , 女主角莉莉·柯林斯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作为制片人的她会去纠正第一季中明显的认知错误 , “我希望在镜头前和镜头后都呈现出多样性、包容性” 。 然而 , 第二季中虽然法语对白的比重有所上升 , 但刻板印象和偏见并没有消失 , 且剧情更加幼稚浮夸 , 充斥着陈词滥调 , 导致该剧在美国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只有46% , 法国Allocine网站的观众评分也只有2.6颗星(满分五星) 。
《艾米莉在巴黎》起初是为传统电视频道制作的剧集 , 转手卖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后最终落入网飞旗下 , 原本是想打造一出光鲜时尚的“浪漫巴黎”景象 , 但在法国人看来 , 全剧充斥美国人幻想中的刻板印象:法国人喜欢乱调情 , 肆无忌惮地抽烟、懒惰成性不按时上班、不愿说英语……连带那些在巴黎生活的他国留学生也被波及 , 被塑造成挥金如土的富二代和顺手牵羊的小偷 。
无力吐槽的法国人甚至试图在社交媒体上传视频以推广“真正的巴黎” , 希望众人不要被美国影视剧“带偏”:法国楼顶上的佣人房其实很小 , 穿高跟鞋的话根本走不了路 , 像艾米莉那样拎包拿手机上街的话会被抢……
刻板人设仍在增多
事实上 , 美国影视剧制作组常常利用娱乐传播上的强势地位 , “强行解释”国外文化传统 , 这种例子并不罕见 。 好莱坞影视剧追求商业价值 , 往往需要堆砌“陈词滥调”或者“玩梗” , 并不在乎是否真的冒犯了他人 , 对于外国民众和本国少数族裔都带有几分傲慢 。
2018年的《摘金奇缘》中充斥对亚洲文化和亚裔群体的陈旧想象——亚裔穷人暴富后就变得堕落且势利眼;动画片《寻龙传说》剧情则是东南亚文化的“大杂烩” , 融合了多个东南亚国家的传统文化元素;美剧《凯瑟琳大帝》对以叶卡捷琳娜女皇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化多是庸俗化嘲讽 。
近年来 , 对于本国的少数族裔 , 美国社会迫于“政治正确”要求已减少了明显的种族歧视 , 但“亚裔都是书呆子”“非裔只会玩体育”“印度裔说英语带浓重口音”“拉丁裔都是街头混混”的刻板人设仍然存在 。 有专业机构对美国影视节目中少数族裔形象进行调查后发现 , 美国影视剧中居然有一半的拉丁裔和四分之一的中东裔人物在从事犯罪行为 , 这对美国的新移民人群来说 , 显然是带有误导性的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