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星丽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其一 , 是清代诗人谭敬昭的一首七绝 , 收入其诗集《听云楼诗钞》 。 2006年被选入高考语文广东卷 , 遂引起广泛关注 。
诗曰:“江上青山山外江 , 远帆片片点归艭 。 横空老鹤南飞去 , 带得钟声到海幢 。 ”短短四句 , 却如小品文一般对生活的某个片刻进行了灵动、审美的表达 , 充满了禅意和韵味 , 给人妥帖、舒畅之感 , 引发无限遐想 。 (更多新闻资讯 , 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粤秀峰即越秀山 , 亦称粤秀山、越王山 ,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 , 海拔70米 , 属白云山之余脉 。 由主峰越井岗及周围蟠龙岗、桂花岗、木壳岗、长腰岗、鲤鱼头岗等七个山岗和三个湖(东秀湖、南秀湖、北秀湖)组成 。
越秀山是古代的海上战略要地 , 山顶上建有镇海楼 , 为广州的城市标志之一 。
越秀山上文物古迹众多 , 消失在历史洪流里的有越王台和老广们记忆深刻的观音阁等 。 观音阁原叫做万寿寺 , 明朝永乐年间 , 都指挥使花英到越秀山万寿寺处拜佛 , 彼时万寿寺庙小地窄 , 且位处山林之中 , 来往困难 。 花英扩建此寺 , 改称其为观音阁 。
到了清代 , 观音阁又经过多次整修扩建 , 规模变得更大 , 后观音阁成为广州除六榕寺、光孝寺等寺庙外又一香火鼎盛的庙宇 。 因山上有观音阁 , 当时的广州市民称越秀山为观音山 。 因此 , 诗最后一句中的钟声首先应为观音山的钟声 。
本文图片
越秀山上的五羊石雕 陈秋明 摄
谭敬昭(1794—1851) , 字子晋 , 又字康侯 , 号选楼 , 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 , 广东阳春人 。 一生博览群书 , 勤于文学著作 , 尤精歌赋 , 其诗词闻名岭南 , 幼年著诗集《趋庭》《闻韶》 。 青年著《答客难》《七稽》等堪称于时 , 乐府尤为出众 , 与张维屏、黄培芳一起称“粤中三才子” , 又与林联桂、黄玉衡、黄培芳、张维屏、吴梯、黄钊等合称“粤东七子” 。
他晚年著有《听云楼诗钞》《词钞》 。 咸丰元年(1851)卒于任 , 终年58岁 。 诗友张维屏为其写《墓志铭》道:“其官弗延 , 其年弗延 , 其人则传 , 其形归于幽阡 , 其神游于阆风之巅 , 而比肩乎列仙 。 ”本诗题中有“同黄香石诸子” , 其中就有知己黄培芳 , 或许还有张维屏等相伴 。
从题材上看 , 这是一首“晚望”诗 , 却丝毫无伤感之态 , 也不写古 , 只写偶得的观赏片刻 , 洁净清爽 。 全诗大意为 , 诗人登上江边的青山远眺 , 看到沐浴在夕阳之中的片片远帆 , 天空中的“老鹤”横空向南飞去 , 将钟声带到了海幢寺 。
不说钟声远播或观音山与海幢寺的钟声此起彼伏 , 偏说老鹤带着钟声到海幢 , 这种大胆的想象和特殊的手法 , 让读者心中产生许多柔和及闲逸之情 , 画面也颇具动感 , 可谓不着一字而风流尽出 。
【|花地|清代人晚望下的广州】传说珠江南岸从前有座叫做万松岭的山 , 附近有一座寺庙 , 南汉时称为“千秋寺” , 明末改为寺院 , 称作“海幢寺” 。 海幢寺历史上与光孝寺、华林寺、六榕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 又以其一千多年历史的高龄 , 为“四大丛林之冠” 。
如今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 , 环境清幽、园林优美 , 寺内曾有“古寺参云、珠江夜月、飞泉卓石、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花田春晓”八大景点 。
“海幢”一词 , 源于佛家典故“海幢比丘” , 借“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佛”之意 。 比丘 , 即佛家的和尚 。 寺庙命名为“海幢” , 借以勉励信众 , 学习海幢比丘 , 潜心修习佛经 , 最后得道成佛 。
- 内阁首辅$女子出一上联: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解缙至死都没对出下联
- 双溪|楼头欲问清溪,寒深何处双龙现?原创诗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 诗情画意@黄庭坚的一首诗,将清风和明月融合一起,带来了无限美感
- 科瓦列夫!清末民初,外国人眼中的北京春节:爆竹声中福运到
- 神像@有翡翠的注意咯,十大禁忌必须要清楚
- 中锋#看好了,写意梅花这样画
- 承嗣!清代奇案:独子承嗣,两房各娶妻,命案难倒州官,礼部刑部吵翻天
- 信息|白岳凝烟:清代墨范典型作品
- 兰竹图$蒋凤白先生笔下的兰竹图:画竹凛劲节 画兰挹清芬
- 世态人情$杨绛最清醒的8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