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檀木识文描金经函上的细节 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这只经函上像标花蛋糕一样的髹饰工艺 , 就是《髹漆录》里的‘识文描金’ 。 ”范主任说 , “识”读作“zhì” , 识文就是用漆灰堆作阳线花纹或平地堆起显现阴线花纹 , 这种花纹是有立体感的 , 与平面的描金不同 。
再翻开一本图册 , 里面有一页是小盒上描金花纹的放大版 。 范老师让我们细看 , 发现小盒上金灿灿的花纹是有浓淡的 。 “这其实是晕金的做法 , 会产生更雅的立体感觉 。 ”
小盒上的工艺还有更厉害的地方 。
本文图片
檀木描金经函上的细节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最常见的泥金或描金 , 是在胎上刷上漆 , 相当于上胶水 , 再贴上一层金箔 , 没有涂胶漆的地方 , 金箔就掉了 , 形成花纹;或把金粉调到很细腻混合在漆里 , 再涂到胎上 。 “无论是哪种做法 , 都会产生极细微的高度差 , 但是这只描金经函上的金纹真的是一丁点痕迹都没有 , 无论光从哪个侧面打过来 , 看过去就跟印刷品一模一样 。 ”范主任说 。
那会不会打磨过了?不可能 , 这是明金 , 打磨会磨掉金色花纹 。
那会不会上了清漆?不可能 , 上了清漆 , 就不会有那么好看了 。
“这一套两件的经函代表了宋代漆器的最高水平 。 哪怕现在科技这么发达 , 也没人能够做得出来 。 ”
宋漆器追求极致
工艺到底高到什么水平
除了这套经函 , 浙博还有一件宋代漆器的珍品 , 藏在库房中 。
“这是中国唯一出土的一件剔黑器物 。 ”范主任说 , 在这件镜奁出土前 , 著名收藏家李经泽先生已经把全世界传世的剔黑文物都看过了 , 多年前 , 当他得知浙博有这样一件剔黑 , 快90岁的老先生立马赶来看 , 还把它印到了著书的封面上 。
剔黑是漆器工艺中的一种 。 从工艺门类来说 , 宋代漆器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大类:描金、雕漆、一色漆(素髹) , 还有一种是镙钿 , 但没有出土的 , 只在日本有传世文物 。
剔黑就是雕漆的一种 。 雕漆 , 是在器胎上一层层刷天然的大漆 , 刷到几十层上百层后 , 在漆层上雕刻 。 根据漆的颜色不同 , 又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 。 还有一种雕漆 , 只刻上有规律的纹饰 , 像如意云、鬼脸等等 , 这种雕漆就叫剔犀 。
本文图片
剔犀漆器盘宋浙江省博物馆藏
镜奁 , 装镜子的壳子 。 这件宋代漆器是2002年绍兴一家砖瓦厂取土时挖出来的 。 范主任刚拿到时 , “这件剔黑跟新的一模一样 , 乌黑发亮 , 比我的皮鞋还亮 , 上面还有鲜艳的红色黄色 。 ”但是 , 在脱水处理和取铜镜时 , 镜子弄不出来 , 最后送到浙博 , 镜奁已经有些许损坏 , 色泽也大不如前 。
本文图片
上:剔黑牡丹纹镜奁下:镜奁上的雕漆细节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宋代的漆器 , 就是追求极致 。 ”在范主任看来 , 一是宋漆质地特别好 , 行话叫特别坚 , 而明清的漆器 , 哪怕是刚出土的 , 看上去也是木魆魆的 。 二是器物造型特别好 , 常见花朵形 , 宋人推崇典雅的审美 , 哪怕是素髹 , 也不单调 。 三是工艺精益求精 。 有的漆胎 , 不是靠一块木头抠出来的 , 只有薄薄的一圈 , 比木头的刨花稍厚一点 , 最薄的甚至只有0.5毫米 , 一圈叠一圈 , 做成圈叠木胎 , 外面刷漆 。 “所以宋代的漆器很轻 , 几乎没有份量 , 也不容易裂 。 ”
- 小说$6本男主假高冷小说,强推《镇河》好好笑,作者脑洞未免也太大了
- 太白湖新区$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开展新春送“福”书法恵民活动
- 老城镇@德州入选21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 乌巢禅师&菩提祖师、乌巢禅师、镇元子,西游三大隐仙,谁更厉害?答案意外
- 镇江|足坛史上哪些球员因为位置的改变才开始焕发光彩?真是大获成功!
- 方彭依梦|浙江杭州:品宋韵 迎亚运
- 职业教育|2022乡镇公务员公开招聘,部分岗位“三不限”,专科生的机会来了
- 良渚镇|东西问|从手铲到卫星,良渚考古何以反映考古学变迁?
- 葫芦#青岛即墨:放下锄头拿起笔头!金口镇的书画村飘出“文化年味”
- 女娲娘娘$西游记十大神位排行弥勒佛垫底、镇元子仅第八,第一无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