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唐寅|来自小冰河期的N种御寒方式,你都用上了吗?( 三 )


本文图片

清 银带盖火锅
大臣士绅御寒方法
大臣士绅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 , 家中也是有厚墙体和地暖的 , 这些他们也是享受的起的 。
01
冬服
比起宫中的贵人们 , 大臣们过冬的衣服质量也是不差的 。 《红楼梦》中贾府众人 , 在过冬的时候 , 穿衣可是讲究得不得了 。
明·唐寅|来自小冰河期的N种御寒方式,你都用上了吗?
本文图片

清雍正 石青色素缎白狐皮常服褂
第四十九回中 , 史湘云就穿着“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 。 这里提到的“里外发烧” , 是指将过冬用的衣服 , 外表和里面都装上毛皮 , 这样里外毛茸茸的 , 非常暖和 。
“里外发烧”在清乾隆、嘉庆年间非常盛行 。
明·唐寅|来自小冰河期的N种御寒方式,你都用上了吗?
本文图片

清康熙 貂欣面黄欣里皮长褂
鹤氅 , 毡、貂鼠 , 狐狸毛、呢子 , 这些动物的毛皮是大富大贵人家喜欢用的料子 。
02
温补
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样新的医学流派:温补学派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木二·厚朴》引胡震亨曰:“厚朴属土 , 有火……佐以苍术 , 正为泻胃中之湿 , 平胃土之太过 , 以致於中和而已 , 非谓温补脾胃也 。 ”
大夫们强调脾胃的重要性 , 不仅将虚性病分为“阳虚、阴虚、真阳虚”等 , 还主张早晚要服不同的补药 。 这也是一般平民所负担不起的 。
03
汤婆子
大臣家中也是有熏笼和熏炉的 , 除此之外 , 还有非常便利的“暖水袋”——汤婆子 。
汤婆子又叫“锡夫人”“汤媪(ǎo)”“脚婆”“锡奴”“烫婆子” , 宋代开始便已经有这种便携“暖手宝”了 。
在这种铜质或瓷质的扁扁的圆壶上方开个小口子 , 将热水倒进去 , 盖子内有厣子 , 可以防止渗透 。
黄庭坚在《戏咏暖足瓶》曾写道:“千钱买脚婆 , 夜夜睡到明 。 ”可见汤婆子是多么的暖和 。 还有就是 , “汤”指的是“热水” , “婆子”却是古人戏称陪伴入眠之意 。 古人的命名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明·唐寅|来自小冰河期的N种御寒方式,你都用上了吗?
本文图片

铜刻鱼龙海棠式手炉
黎民百姓御寒方法
01
棉衣
在棉衣尚未普及之前 , “布衾多年冷似铁”是非常常见的 。 那时候老百姓只能用动物皮毛、麻葛这些料子来做衣服 。
棉花虽早已传入中国 , 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普及 。 直到元代出现了归纳总结植棉经验的著作 , 使得棉花得以广泛种植 , 寻常人家也穿得起棉衣了 。
在我们纠结穿不穿秋裤或者妈妈的大棉裤时 , 宋人则进行了“开裆膝裤”的尝试 。 但是这种多加罩于满裆裤之外的裤裤 , 与今天所见的保暖棉裤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