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金|如何讲述“杂交水稻之父”的传奇人生?编剧宋方金这样说

如何讲述“杂交水稻之父”的传奇人生?编剧宋方金这样说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如何讲述“杂交水稻之父”的传奇人生?如何塑造袁隆平先生的性格特点?如何打磨故事的厚度?近日 , 宋方金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 , 讲述《袁隆平的梦》的创作故事 。 “在剧作中 , 我们努力表现袁先生丰富的性格特点 。 ”宋方金表示 , “在认真严肃的背后 , 他有诙谐幽默的一面;在枯燥的科研背后 , 他有浪漫多情的一面 。 ”
聊剧本:表现人物丰富的性格特点
人民网:编写剧本的时候 , 您曾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实地采访了袁隆平先生 , 那次采访您有哪些收获?
宋方金:那次采访 , 重点不是了解袁先生的科研事迹 。 科研事迹可以查到 , 最大的收获是面对面地感受到了他的本色 , 帮我们找到了人物形象 。
三亚的南繁基地是间20多平米的小屋 , 非常简朴、陈旧 , 一个小卧室加一个小客厅 。 我一进去眼泪就流出来了 , 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朴素 。 问他:袁先生 , 我们准备拍一部关于您的电视剧 , 您有什么要求?他说:我只有一个要求 , 就是找一个帅一点的演员来演我 。 他既是一个伟大的人 , 也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 。
人民网:除了实地采访考察之外 , 您为编写剧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宋方金:关于袁隆平先生的书面资料浩如烟海 , 包括写他的书、采访资料、演讲、论文集等等 。 在去采访袁先生和他的团队前 , 我跟导演和演员 , 做了大量的案头研究工作 , 从中找出有价值、有信息量的材料 。
人民网:怎样在剧本中表现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呢?
宋方金:之前 , 一家媒体希望袁先生写一句寄语 , 内容是“祖国是一粒种子 , 年年收获幸福的果实” 。 袁先生看了寄语说有一个词用得不是很准确 , 这句话应该是“祖国是一粒种子 , 年年结出幸福的果实” 。 这是科学家的严谨之处 , 他非常在乎自己的用词是否准确 。
在《功勋》中 , 我们努力表现袁先生丰富的性格特点 。 在认真严肃的背后 , 他有诙谐幽默的一面;在枯燥的科研背后 , 他有浪漫多情的一面 。
人民网:在创作中 , 您如何把握人物真实和影视虚构之间的关系呢?
宋方金:我们拍的不是完整的传记片 。 因为篇幅有限 , 一共只有6集 , 没有办法表现他的整个人生 , 所以我们就是截取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
我们坚持“大事不虚 , 小事不拘” , 生活事实、科研事实、人生事实我们不能改动 , 但在细节方面 , 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戏剧化的处理 。
人民网: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宋方金: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在采风阶段 。 真正写剧本时 , 我很有感触的是 , 如果编剧选取的题材或人物有一定艺术高度 , 编剧的写作境界也会提高 。 在这次剧本的创作过程中 , 我觉得我去写袁隆平先生 , 是袁隆平先生的人生境界把我的写作境界带高了 。
【宋方金|如何讲述“杂交水稻之父”的传奇人生?编剧宋方金这样说】人民网:剧中多次出现袁老站在母亲墓前讲述自己科研经历的画面 , 您当时是如何想到以自述的口吻 , 以此为线索来展开叙事呢?
宋方金:最早的结构 , 我想通过一位采访人员对他不断采访、不断拉近距离来讲述这个故事 。 在看资料时 , 我发现他在80岁生日那天给母亲写了一封信 , 他站在母亲墓前讲述的所有事实都是由袁先生写的那封信展开的 。
这封信写得非常深情 , 回溯了他一生的科研经历 , 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 。 我突然觉得 , 在袁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科研历程中 , 他母亲对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 后来我们就把采访人员采访的结构变为他对母亲的倾诉 , 用到了整个剧的结构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