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文品|兰溪人的性格

文 / 李英
兰溪人的日子很有味也很有戏 , 兰溪人把充盈人间烟火的日子过成一首诗 。 我一直以为 , 这和兰溪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
闲暇之时 , 三五文友一起调侃金华八婺人的性格 , 都各有特点 。 有人说 , 浦江人像一颗坚硬的黄豆 , 经过水磨变成豆腐 , 又经火烤成为豆腐皮 , 复之坚硬 , 浦江人终究是条硬汉子 。 有人说 , 义乌人像一株挺拔的甘蔗 , 经历水火 淬炼而为红糖 , 日子是先苦后甜节节高 。
那么 , 兰溪人呢?我以为兰溪人像流淌不息的兰江水 , 既有兰江的柔美 , 又有兰江的灵性 。 同时 , 兰溪人还像兰花 , 有兰花的高洁 , 有兰花的清香 。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兰溪的方言是金华八婺中最柔和的 , 既富有地方色彩 , 又细声慢语 , 生动传神 , 甚至吵架也像唱歌 。 有人说 ,读书要学东阳人 , 工匠要学永康人 , 经商要学 义乌人 , 说话要学兰溪人 , 意思就是兰溪人性 格好 , 说起话来都是柔柔的 , 吴侬软语 , 不瘟不火 , 范儿别具 。
李渔|文品|兰溪人的性格
本文图片

历史上兰溪有“小上海”之称 , 这和兰江水路通畅有关系 。 兰阴山下是婺江、衢江、兰江汇合之处 , 宽阔的兰江 , 浩浩荡荡 , 碧水翻银 。 传说兰江之畔 , 横山深处 , 盛开兰花 , 有少女巧于纺织 , 布衣素食 , 不慕荣利 , 偏爱幽兰 ,人称兰花女 , 后人念其志行高洁 , 遂改山名为兰阴 , 水曰兰溪 。 兰阴山、兰江水成为兰溪人的象征和标识 , 也是兰溪人性格的生成基因 。
正因为处于三江汇合之处 , 水路交通便利 , 商业繁荣 , 素有“三江之会 , 九省通衢”之誉 。 兰江航道由南向北横贯 , 江面开阔 , 最宽处达三百多米 。 早在南宋时期 , 兰溪即为通闽广之要道 , 商贸码头兴盛一时 , 蓬船停泊 , 常有数千 。 两宋时期便被誉为“天下江南” , 民国时期为全国四大实验县之一 , 因了水路优势 , 经宋元 明清繁盛发展 , 兰溪成为钱塘江上游最繁华的商埠 , 兰溪码头就有 36 座 , 南货山货 , 中医药材 , 天南地北 , 云集兰溪 , 商会之众 , 成为江南一 带府县所罕见 。 兰阴山灵源和庆侯庙门联云“日对千帆竞发 , 夜照万户明灯” , 可谓当时真实写照 。 曾几何时 , 兰江航道舟桅林立 , 千帆待发 。 兰江上行可达浙中西部 , 下行可达梅城、富阳 , 过杭州三堡进入京杭大运河 。 由梅城西上新安江 , 入皖南至屯溪 。 诗曰:“一滩高一滩 , 一滩高十丈 , 三百六十滩 , 新安在天上 。 ”
兰溪人喜欢用一个“很”字来表达赞美 ,“很兰溪” 成为一种言语时尚 , 其实是一种自信 。 尤其是说到历史文化 , 兰溪可谓底气十足 , 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
【李渔|文品|兰溪人的性格】兰溪人有引领时尚的性格 。 回溯历史可见 , “婺学 开宗 , 浙学托始”的理学高地是兰溪 , 海外华人推崇备 至的“侨仙”黄大仙出生在兰溪 , 中国罗汉画鼻祖、诗 书画“三绝”贯休是兰溪人 , 还有中国戏曲理论鼻祖李渔 , “篆刻之父”东皋心越 , 著名采访人员曹聚仁 , 世界十大摄影家之首朗静山等等 , 可谓名人荟萃 , 熠熠生辉 。
建于大唐盛世的兰溪成为一个诗歌的王朝 , 无数名人在这里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诗佳篇 。 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写道:“凉月如眉挂柳湾 , 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 , 半夜鲤语来上滩 。 ”这首诗仿拟渔民船歌 , 写尽兰溪山水之美 , 渔江欢情之浓 , 宛如 一支妙曲 , 一幅佳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