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的“悲哀”:被时代抛弃的时候,连招呼都来不及打( 四 )

在各方的夹击之下 , 《快乐大本营》不再是唯一的王牌 , “综艺王国”被一点点蚕食 。

当然 , 为了吸引观众 , 快本也曾尝试自救 , 缩小访谈内容比例 , 加大游戏占比 , 扩大邀请嘉宾阵容 , 试图“以量取胜” 。
可是当这些游戏出现时 , 却被网友扒出抄袭韩综创意 , 快本成了“游戏的搬运工” 。

此外 , 快本面临的不仅仅是外部冲击 , 还有内部竞争 。
在高收视、高回报的推动下 , 湖南卫视又相继推出《天天向上》《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等高话题综艺 。
新节目在对抗其他卫视的同时 , 也收割了原本属于快本的热度和流量 。
加之网综大军也层出不穷的搞出新花样 , 又给行将就木的快本来了重重一锤 。

雪上加霜的不单单只是节目本身遇冷 , 就连“快乐家族”的主持人团队也屡屡陷入非议 。
先是杜海涛在某盛典上 , 众目睽睽之下给韩星做出跪地行为 , 激动得语无伦次 , 一系列举动惹来观众不满 。

尽管事后发文道歉 , 但网友们并不买账 , 一眼望去全是批评 。

一向把大大咧咧、疯疯癫癫的风格作为资本的谢娜 , 在金鹰奖现场口无遮拦 , 让康辉直言不讳指出:“我觉得和她没有办法正常沟通” 。
置身于风口浪尖的谢娜 , 也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位“一姐”的业务能力 。

如果说上述因素只是伤及快本皮肉 , 那么“决策失误” , 才是将节目推向万劫不复的根本 。
曾将“服务大众快乐”为己任 , 将“娱乐性”作为核心属性的快本 , 却在流量和资本的裹挟下 , 渐渐变味 。
节目不再关注“观众”想看什么 , 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粉丝”想看什么上面
快本开始拥抱流量 , 甚至依附流量 , 靠流量而生 , 迷失自我的快本逐步沦为一档“追星节目” 。

谈及后半程的快本 , 大家讨论最多的关键句变成了:以前的快本是“谁上谁火”;如今的快本成了“谁火谁上” 。
本末倒置的操作 , 让快本不止一次陷入“势利眼”的非议之中 。
尽管节目组一再解释 , 辟谣这些所谓的无中生有的争议 , 可事实却不容他们辩解 。

早在2010年的时候 , 朱时茂和他导演的《戒烟不戒酒》主创与节目组沟通上快本 , 最后被节目组以一句“腕儿不够大”拒绝 。
事后 , 朱时茂愤而发文称:“大本营 , 今天给我气着了 , 我永远也不看这个节目” 。

每当邀请的明星嘉宾较多的时候 , 就能明显看出 , 镜头多少完全取决于明星的咖位大小 。
最著名的一期就是为了捧当时的亚洲巨星朴有天 , 马天宇、李易峰、陈伟霆沦为背景板 。

到了2020年 , 凭借《想见你》跻身新一代当红小生的许光汉 , 将自己的内地综艺首秀奉献给了快本舞台 。
而当期节目中的罗云熙、檀健次、谭松韵等人则沦为陪衬 , 镜头都少得可怜 。

与此同时 , 快本的收视率“节节走低” , 全网排名跌至谷底 , 广告招商同样频频缩水 。
从制造明星到依附流量 , 向流量妥协的快本逐步沦为通告综艺 , 明星们带着目的参加节目 , 草草了事 。
游戏环节不够拼 , 采访部分不敢问 , 捧高踩低的做法让观众嗤之以鼻 。

原本“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早已过时 , 自知没了竞争力的快本 , 隔几年就有些新举措 , 可是收效甚微 。
在谢娜怀孕暂别快本舞台时 , 节目先是加入新人李浩菲、丛日新 , 可惜两人表现平平 , 草草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