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人|《朗读者》:电影人与电视人的对白

电视栏目《朗读者》中 , 出现过电影导演 , 比如有陆川 , 贾樟柯 。
电视人与电影人的对话是怎样的?我们来领略一番 。
电视人|《朗读者》:电影人与电视人的对白
文章图片

1.来到《朗读者》:电影人换了身份
导演 , 是将电影文学剧本转化成视听语言的人 , 在这个层面上 , 导演是具备一定艺术修为的艺术家 。
但同时 , 导演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普通人 , 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思想感悟会培养出独特的思想意识 , 让他们创作出富有灵魂的作品 , 从这个层面上讲 , 导演又是一位思想家 。
来到《朗读者》 , 导演的光环被褪去 。 在演播室温暖而自然的灯光里 , 用真知灼见畅谈生活某个时刻的感悟 , 文化的光晕又丰盈了他们的身份 。
不只是他们 , 各行各业的人们来到这里 , 都会附加上另外一种东西 , 这就是电视栏目的文化属性 。
电视人|《朗读者》:电影人与电视人的对白
文章图片

好的栏目 , 就是这样 , 它会发掘连自己都不知道的诸多可能 。
2.关切的目光:重新面对与审视
导演有一种能力 , 什么能力?
把握人性 , 感悟情感 , 并且准确表达 。
电视主持人/制片人是通过创作 , 努力表达对每一个人的尊重 。
这种尊重的实现 , 或通过问答 , 或运用镜头 。 一位电视前辈说:你要在你面对的生活中 , 事件的现场中有所发现 。 生活中的深刻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 我们熟悉我们的生活 , 就像熟悉我们的指纹一样 , 我们知道他的存在 , 但是我们更好奇它为什么存在 。
不论电影或电视 , 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 但这不妨碍它们之间相互表达 。
电视人|《朗读者》:电影人与电视人的对白
文章图片

丰富的生活阅历及文学阅读、深入思考 , 电影人的悉心洞察也会不避锋芒 。 在虚幻与现实之间 , 电影人与电视人碰撞着 , 相互启迪着 。
每个人的思考 , 决定了对事物认知层面 , 如果是契合的遇见 , 那将是欢畅的表达 。
3.文化与认知:超越了彼此不同
演播室里 , 电影的艺术风格、艺术效果 , 剧情的细节和发展流程统统被抛开 , 电视 , 曾被称视作“快餐”的文化 , 也开始放慢脚步 , 去共振另一种文化艺术 。
电影导演大都是叙事大师 , 陆川也是 。 他善于在混乱的场景中凸显个体人物 。
作为学院派的新生代导演 , 其本身相当关心整个社会的大环境 , 会自主发出想对社会的文化导向产生干涉的行为 。
电视人|《朗读者》:电影人与电视人的对白
文章图片

他编剧的30集电视连续剧《黑洞》引起人们关注 。 他编剧、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在国内获得华表奖等奖项 , 在国际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 还有《南京!南京!》等影片好评如潮 。
贾樟柯 , 拥有影视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作家多元身份 。 他具有勇敢的创新精神 , 是继安东尼奥尼之后最会处理时间和空间的导演 。 他的电影一直带领人们理解当代社会 , 拥有一种描绘社会现实的纪实风格 。
电视人|《朗读者》:电影人与电视人的对白
文章图片

贾樟柯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 , 特立独行 , 用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 。
他导演的剧情片《小武》 , 《站台》均有不错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