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小字阿冤。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南)。相信不管你是不是对书法感兴趣,都一定是知道这位\\\\\\\"书圣\\\\\\\",也知道他书写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遗憾的是作为人尽皆知的王羲之,竟然没有一份自己书写的墨迹流传至今。大家只能通过响拓勾摹本,来一睹其风采。唐太宗对于书法的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响拓\\\\\\\"(也称作\\\\\\\"双钩廓填\\\\\\\")了大量的王羲之墨迹。双钩的方法就是用纸盖在帖上,用笔勾勒笔画,再用墨填充。为了覆盖钩线,大多都用浓墨填充。本文一共统计分析了王羲之的16幅墨迹,其中包括《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姨母帖》、《初月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远宦帖》、《游目帖》、《寒切帖》、《上虞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
文章插图
《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都为唐代响拓,白麻纸本,三帖共裱于一轴。由唐时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皇室。此帖的摹填水平极其高超,钩摹的痕迹不明显而且得王羲之精神。以《丧乱帖》为例,笔画跟着书写的节奏情绪变化,渐渐的由行书入草书。开始书写的敬语\\\\\\\"羲之顿首\\\\\\\"平稳,到了\\\\\\\"痛当奈何\\\\\\\",草书的成分开始加大,最后行书彻底变成了草书,尤其是后面两行。
文章插图
《姨母帖》是唐摹本,此帖集于《万岁通天帖》中,材质是硬黄纸。用笔主要是隶书写法,侧锋较少,不类其他诸帖,推测是王羲之早期作品。《初月帖》是《万岁通天帖》中的第二帖。作为王羲之的草书,其风格和后面会介绍的《远宦帖》《游目帖》略有不同。整体变化更为丰富,书写更为率意。因为是摹本的原因,为了遮盖双钩,所以墨色浓黑。虽然少了一些墨色的变化,但是这种饱满的墨色外溢效果,也是非常具有感染力。
文章插图
《频有哀祸·孔侍中·忧悬帖》也是三帖合装,为唐代硬黄纸上双钩廓填而成,现在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王羲之书写时点画灵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又保持沉雄之感。此三帖在侧锋的用笔上,比《姨母帖》多了很多。以《频有哀祸帖》为例,纵向的笔意连绵,非常具有节奏感。\\\\\\\"不能自\\\\\\\"三个字的连接,\\\\\\\"能\\\\\\\"字左右分别承接上下两字,线条有力,书写酣畅。
文章插图
《远宦帖》和《游目帖》都在《十七帖》中有收录,其中《远宦帖》墨迹摹本藏于台北故宫,《游目帖》墨迹摹本藏于日本广岛,1945年毁于广岛原子弹爆炸。这两幅草书作品,都以简约为主,用笔凝重,但是一气呵成。笔画洒落有致,虽无王羲之\\\\\\\"转左侧右\\\\\\\"这种典型的书写节奏,但是字势开合,张弛有度。
文章插图
《寒切帖》是王羲之晚年作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帖为唐代钩摹本,钩摹非常精细,淡墨填廓,转折分明。《寒切帖》最让人咋舌的就是对侧锋的使用,转折分明,笔势爽利。
文章插图
《上虞帖》是王羲之很有名的草书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7行58字,是一封寄给朋友的信,讲自己腹痛不能见朋友的一件小事。作为王羲之晚年的草书代表作品,用笔上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提按变化上,而是聚焦在线条的力度和每一行的节奏把握上。
- 王羲之#「愙斋书法」王羲之集字,这个版本最美
- 草书!赵孟頫临王羲之书法对比图,形神兼备从容潇洒
- 六朝$这位“大昏君”的书法,得到王羲之神髓,流传900多年
- 行书$书法史上的头号嚣张书法家,敢骂王羲之和颜真卿,他的字有大风流
- 四体书势$他是一位被遗忘的书法家,书法与王羲之并称,被称为“草圣”!
- 学说@“大圣人”王阳明的书法,能跟王羲之相提并论,只可惜少有人知!
- 沙孟海!书法家白蕉,其书法响彻大江南北,近代写“王羲之”书法第一人
- 王羲之|12岁少年临写王羲之名帖,非常有天赋,让很多书法家汗颜哟
- 王羲之@这个才子60岁的书法,弥足珍贵,启功:他的路错了
- 虞世南|这是虞世南69岁所作楷书,把王羲之的优美写进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