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砚|【临朐微刊】丸山小民:?袁枚与红丝砚( 二 )


咸丰《青州府志》卷十三《满洲驻防职官表九》在“副都统”栏内记载:庆霖 , 满洲镶黄旗人 , 乾隆四十九年(1784)任 , 乾隆六十年(1795)观明接任 , 在青州任职长达10余年 。 此札写作时间据考证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 , 庆霖青州到任后两年 。 所赠送袁枚红丝砚 , 则是庆霖青州任初 , 知袁枚喜砚 , 名满天下的红丝砚即出自青州 , 得地利之便 , 必第一时间极力搜寻以赠 。
蓝亲家即蓝应桂 , 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 , 袁枚将四女琴姑嫁于蓝应桂之子嘉瑨 , 因成儿女亲家 。 蓝是广东人 , 曾在山东历城、胶州、济宁等多地为官 , 颇有政绩 , 去官后居家江南江浦县(今属南京浦口区) , 与随园相距不算太远 。
写此信时 , 袁枚已经71岁 , 自言“藏砚多年 , 从未睹红丝砚是何色样” , 说明这一年应是首次见到红丝砚 , 所以才有“今得见赐 , 亦补平生眼福 , 何幸如之”的感叹 。

袁枚喜爱红丝砚 , 从其诗文中也能窥见一二 。 如《宿海会寺题壁》:
【红丝砚|【临朐微刊】丸山小民:?袁枚与红丝砚】江城逢春日 , 县官爱下乡 。 处处花草生 , 时时春风香 。
铜井诊死人 , 促我车马忙 。 我时受卑湿 , 两足颇患疮 。
笑为民父母 , 痛痒真亲尝 。 出城九十里 , 一宿无所将 。
晚投海会寺 , 败草铺绳床 。 青苔古殿冷 , 梅灰脱疏梁 。
我与三尊佛 , 彼此同灯光 。 逢逢粥鼓起 , 斋鸽纷回翔 。
我时有所思 , 美人天一方 。 欲卧愁不寐 , 欲坐神转伤 。
且磨红丝砚 , 涂僧白石墙 。 上言阳春景 , 下言游子肠 。
纯灰再丹垩 , 此字毋消亡 。 永留鸿爪迹 , 异日纪行藏 。
一位难得的为民操劳奔波的封建官吏跃然纸上 。 袁枚此诗作于1748年春 , 时任江宁知县 , 此后不久袁枚就辞官在随园定居了 。 诗中所写随身携带的砚台或非真是红丝砚 , 应为文人笔法 。 袁枚收到晴村所赠红丝砚是在1786年 , 并言自己“藏砚多年 , 从未睹红丝砚是何色样” , 应是首次见到红丝砚 , 比此诗晚了38年 。 但观此诗 , 至少说明袁枚已久慕红丝砚 。 后来袁枚所得红丝砚并非一枚 , 且多为他人赠送 , 如《山中行乐词十二首·其五》:
十二红丝砚 , 轮流侍主人 。 分班常赐沐 , 著手便成春 。
作楷门生代 , 祛尘小仆频 。 为他闲不得 , 连日召龙宾 。
红丝砚|【临朐微刊】丸山小民:?袁枚与红丝砚
本文图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红丝石鹦鹉砚及拓片
诗中袁枚说自己有12枚红丝砚 , 极为看重 , 轮流使用 , 配以名墨 , 写诗作文 , 不使得闲 。 据《袁子才与随园藏砚》(作者王杰谋 , 《浙江月刊》1970年第2卷第3期)一文考证:“在随园诗集里 , 可以看出 , (红丝砚)是山东文登人叫陶易(悔轩)的一位太守赠送袁子才为‘润笔’的 。 ”陶易(1714~1778) , 字经初 , 号悔轩 , 出生于威海卫城里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任江苏布政使 , 此时与袁枚交往颇多 。 袁枚润笔费不菲 , 时常有富户为一篇墓志铭而送千金者 。 陶易作为江苏的地方要员 , 此次是请袁枚为其母亲作文 , 金银财宝不送 , 一般东西也拿不出手 , 知袁枚喜砚 , 想来想去 , 特地赠送了自己老家山东所产的红丝砚 , 亦在情理当中 。 乾隆四十年(1775) , 陶易升任广东惠潮嘉道道台(道台亦称观察) , 袁枚作诗祝贺 , 其诗《题〈江天云树图〉 , 送陶悔轩太守观察广东》共三首 , 第三首就提到陶曾赠红丝砚一事 , 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