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主义&有着深度和高度的灵魂艺术家~ 访青年画家赵劲松先生( 二 )
文章插图
赵劲松正是在各种艺术样式都十分饱和的今天,从未体会到“选择”是如此的重要,在今天绘画究竟还能取些什么,如果从样式和材料的“革命性”角度来看,我想绘画可能已经真的无可事事了。所以创新才有艺术的发展才有自己的发展,使我释然的是:赵劲松的作品充满了新意的念想,有对美学价值观的执着,有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自恃,也有对自己人性的剖析,更有对南方自己第二故乡的有感而发,真实而充满诗意,特别我从赵劲松作品中细节上的特殊纹理与外轮廓的处置,在视觉上充满新意与魅力外,我认为正好是他作为一个画家极为天赋的展示,他的特殊样式的探索使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和刮目相看。赵劲松艺术的灵感在于梦境,而梦境的不断派生带来取之不尽 的创作源泉,起码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结果,除了一个人有爱心一个继承与吸纳前人,一个吸纳着时代各类物质与精神营养。不可能有不二法门,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艺术的定义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作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对象化,换句话说:“他是人们现实生活和世界的形象反应。也是艺术家的知觉、 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产生的根由。这句话可作为我对赵劲松艺术创作初探以及他天才创意念想的注脚。从赵劲松的身上我看到了,不管你是谁?不管风从哪里来,只要你是一粒充满梦想的种子,不管落到了哪里,只要坚忍不拔、敢于面对、敢于开拓,一定能开花结果,终究能成为参天大树。这是赵劲松给我的启迪和启示。
文章插图
赵劲松本人对他的油画作品理念的一些解释我是1994年来的广州,到今天已整整27年了。亲身参与见证了广州历史上发展最快的18年。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讲,一切都是陌生的。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温度,不同的饭菜,不同的语言,虽然依然都是一样匆匆忙忙的人,可并不能肯定他们的思想,不能肯定各种表情所代表的意思。的确南方人跟我们北方人在很多方面很是不同,但是18年渐进式的融入广州生活,最终使得我明白,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广州潮湿的空气,煲汤煎药的味道,陌生的骑楼,繁忙红火的商铺,逢雨必浸的街道,拥挤复杂的城中村,堵塞的高架桥,四季花开的植物,遍布的防盗网……这一切的一切都通过我的感官悉数接收,缠绕在我本已复杂纠结的内心深处,时常反映在梦中以及大部分的发呆时刻,可是那些景象已不完全是他本来的样子了。那天我决定画画,把心里挤压的印象梳理出来,我尝试凭记忆,凭印象画出来,那些只存在内心的画面,唯美,凄美,纯粹,甚至完全是臆造出来的场景,空间,建筑,空气理性地画在布上,以“我”的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展现出来。大部分作品画面中是没有人物的,因为是“我”在看,所以,场景里是有一个人的,那就是看画的人,你在看画,你就是那场景中的那个人,我看就是我在那里。作品搭建的只是一特定的空间场景,内容与故事则是看画的人的故事,你在看画的时候思想怎样只有你自己知道,或感受到,别人看故事则是别人的,当然,我有我的。
文章插图
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从小到大几乎天天做梦,真实与梦境往往混乱,分辨不清。直接的后果就是时常发呆,不断论证现实与虚幻。有很多的梦境美轮美奂,现实中绝不可能出现,重现的愿望很强,可大部分的梦境早已遗忘,就算有些印象的梦境,也很难用画面表现出来,有些根本不适合用画面表现,那可能是一系列的过程,或者是各种感官的综合体,无法拆分,或者是异常复杂的细节结构,像是显微镜下未知的世界,抑或是浩瀚宇宙中从未经验过的空间……即使很难重现,可是我依然想尝试一下表现出来,这其实是我好多年前的一个愿望,那时曾发誓一定要展现出来与人分享,别把它烂在心里。“广州·梦”其实是我内心对广州的印象,等于是我重建的我心里的广州,跟现实出入很大,诸多元素刻画上力求自我理解原则,绝对的真实不是我的目的,我要的是画面整体的力量,内在情绪的挖掘,干净纯粹的视觉体验,以及这二十几年来魂牵梦绕的纠结,童年经历和对家乡思念的情感,现实与梦境交织,内心与肉体感受,命运与时间的写照。广州印象,植物印象,梦境三部分,也可以说是一部分,顾称作“广州·梦” 。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