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其人(老戏包)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文:周政
老戏包
老村有一座戏台 , 且古且老 , 追溯历史可能在宋朝 。
有人说老村人好吹 , 老村村志上老村才是明朝建村 , 戏台怎就能是宋朝呢?
于是老村人就说:“不行 , 老村原来就是老村!”
还真是这样 , 据县志记载 , 老村原来就有村 , 可能是在隋朝 。 老村这座戏台原先是龙王庙前的戏台 , 龙王庙没有了 , 只剩下戏台 。
老村不靠海 , 怎么就有龙王庙呢?这也成了老村的一个迷 。
老村人就说:“老村紧靠黄垒河 , 有水就有龙王 。 ”
戏台在老村中心 , 就形成了一条石板街 , 这里是老村的长安街 , 是最受人注意的地场 。 这里既放电影 , 也有剧团演出 。 常常是夜场连着日场 , 街上一天到晚轰轰烈烈 。
剧团演出戏剧 , 是老村人的年节 , 邻村的人也赶来听戏 。
县里下来的剧团 , 多是用白布和渔网拉成围子 , 买了票才能进去听戏 。
剧场里没有椅子 , 看戏的人都是自带凳子 。 现凑场没带凳子的 , 就脱下一只鞋坐在腚下 , 也能有滋有味地听戏 。
虽然花钱买票 , 剧场常常是爆满 , 有时是人满为患 。
这里永远有卖瓜籽、花生、烤地瓜、炒地瓜干的 , 也有卖茶水、青头萝卜的 。 冬天有卖冰糖葫芦 , 夏天有卖冰棍的 。 很是热闹 。
戏台前有一个广场 , 则是老年人聚堆的地场 。 或闲聊、或打拳、或玩鸟、或捉虱子、或看街景 。 无拘无束 , 闹中取静 , 怡然自乐 。
晒着太阳 , 摸着肚皮 , 那份快乐 , 真叫人眼馋 。
常在这里扎堆的 , 也就七、八个老头 。 有的干瘪如豆腐干 , 有的胖大如皱冬瓜 , 有的五短身材 , 有的牛高马大 。 山羊胡 , 络腮胡 , 美髯公 , 苦瓜脸 。 但知根知底 , 没谁敢小觑他们 。 他们多是有身份的人 , 多是戏包 。
戏包比戏迷要高摆多了 。 戏迷光是迷 , 热 , 恋 , 并不一定懂戏 。 往那儿一坐 , 也就是看热闹 。 嘴张得开瓢一样 , 高兴了便胡乱鼓掌叫好 。 戏包就不同了 。 不仅迷 , 恋 , 而且懂 。 真懂 。 生 , 旦 , 净 , 末 , 丑 , 一招一式 , 都能说出个子丑壬卯来 。 演员台上作假 , 别想糊弄他们 。 喊一嗓子 , 就知角儿有几两重 。 他们从不轻易叫好 。 能称得起戏包的 , 肚子里起码装几十台戏 。 什么《大报国》、《法门寺》、《借东风》、《玉堂春》几乎能倒背如流 。 兴浓时便以广场做舞台 , 以口代弦 , 打个圆场唱一段:“一马离了西凉界……” 。 引得村童嘻嘻笑 , 指点着骂:“膘子!膘子!大膘子!你妈在家蒸包子!”
那老戏包们也不理 , 只管眯着眼睛唱 。
村童们嘻笑愈加放肆 。
老戏包们突然圆睁两眼 , 大喝一声:“呔!老朽不是膘子!”
村童们吓了一跳 , 发一声喊 , 跑走了 。
有外县的剧团来 。 他们必定看头场演出 。 如果戏好 , 角色好 , 则从头看到尾 , 场场都到 。 如果看了头场 , 次场不再看 , 这戏八成要塌台 。
有经验的戏迷 , 买票前先看看这七、八个老头在门口没 。 假使场内锣鼓点急响 , 而老戏包们依旧在那儿聊天逗狗 , 戏迷便转脸就走 。 这戏肯定没看头 。 场内观众会大大减少 。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跑道@一人分饰“元堇”和“王熙凤”的背后,新一代上海京剧偶像驰骋青春赛道
- 苏轼|西湖记想苏东坡
- 东方欲晓@闲来写就青山卖——靠写字能养活自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五福福卡$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国潮#青岛啤酒联合卡罗尔·林和温贝托·梁共同企划艺术空间正式揭幕
- 教师|难以挣脱的“穷人定律”,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加青睐这些职业
- 青花瓷|人间至美青花瓷!元青花为何如此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