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如果拒不接受招安等到岳飞韩世忠出现,梁山众好汉结局又当如何!

梁山一百单八将,除了投降的朝廷军官,绝大部分都来自山东,所以说来说去,宋江都不可能凭着一省好汉跟人才济济的朝廷朝廷叫板,招安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朝廷不是那么混蛋的话。如果不是高俅童贯太无能,换上岳飞韩世忠来征剿,梁山溃败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梁山是被岳飞韩世忠剿灭的,那么一百零八条好汉至少有一百零七个会得善终:即使是战死在抗金战场,也算为国捐躯青史留名,而作为朝廷鹰犬去打“同行”方腊,损兵折将不说,还连累江南百姓在兵火中家破人亡。事实上宋江这个污吏起事的时候,宋朝已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外面辽金西夏虎视眈眈,蔡京等六贼敲骨吸髓,如果把宋徽宗的朝廷比作一个人,那就是在被别人打成严重外伤之后,又得了心脏病外加疟疾。这时候的宋朝急需要一批智能之士为国分忧,而流落在江湖的可用之才,即使是昏聩如宋徽宗赵佶、奸恶如蔡京童贯,也是想招揽能打能杀的真英雄为他们续命——如果国破家亡,皇帝老儿自然要被“牵羊”,蔡京的儿媳妇也会成为金人的奴隶(正史中这些事情都发生了)。
黄巢!如果拒不接受招安等到岳飞韩世忠出现,梁山众好汉结局又当如何!
文章插图

所以说宋江受招安大体上没错,因为那是梁山好汉最好的归宿,如果换一种形式招安,鲁智深和武松都不会反对。但是梁山受招安的过程中犯了三个错误,所以鲁智深武松看出这三个致命的错误,才坚决反对,而后来鲁智深武松坚决不肯入朝为官,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梁山在招安过程中所犯的三个错误,也可以归纳为三个不对:招安的规模不对,招安的领头人不对,招安的时机不对。如果在这三个错误发生之前就接受招安,不但众好汉能够得以善终,鲁智深武松也不会反对,甚至连关胜呼延灼也不用上梁山了。首先咱们来说规模不对。宋江总是以为人多力量大、筹码重,能从朝廷换来更大的官帽。但是宋江读书还是读少了,他犯了官场和职场大忌:尾大不掉。细算起来,连各山头归附,再加上运输大队长高俅送来的,梁山已经有近十万人马,一百多个能征善战之将,而且这些兵马已经成为宋江私军,根本就服从朝廷调遣。所以宋徽宗和蔡京等人只能学凯申“以暴制暴”,让梁山宋家军在战斗中消耗掉。如果各个山头还都各自为战,那么朝廷招安起来,心里负担就会轻得多,甚至还可以利用各个山头之间互不从属甚至有些积怨(如芒砀山幻世魔王樊瑞与晁盖宋江,二龙山杨志与晁盖生辰纲盗伙),通过相互牵制而达到微妙平衡。或许还能在各山头中形成竞争机制,在抵御外侮的时候人人奋勇个个争先。
黄巢!如果拒不接受招安等到岳飞韩世忠出现,梁山众好汉结局又当如何!
文章插图

对于只有三五千人马、五七条好汉的一个山头,朝廷是不需要费心思去拆分的,特别是像二龙山、少华山那样的山头,只要老种经略相公写一张二寸宽的纸条,花和尚鲁智深会乐颠颠地卷起铺盖回归军营——洒家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喝酒吃肉,也不用每天光着脑袋了;杨志会庆幸自己有了坚实的靠山——再也不用受高俅那厮的腌臜气了;九纹龙史进会欣喜若狂——师父王进在老种经略相公帐下,我又有家了;至于行者武松,根本就是冒名顶替的头陀,而且早有受招安为国效力的志向——有老种经略相公撑腰,杀死张都监张团练这“人命些些小事”,也就一风吹了。三五千人马五七条好汉,老种经略相公这样的“军阀”,是可以轻松消化的,给几个统制、提辖告身(委任状就摆平了,)朝中大佬也不会有什么疑虑。但是十万人马百员战将,什么种家军岳家军都吃不下也不敢吃,吃下之后谁管谁都是大问题。这就是宋江犯的第一个大错误——蛋糕做得太大,不拆分就吃不下,而这蛋糕还挺有脾气不让拆分,所以没人愿意吃,就只能毁掉了。梁山受招安的第二个不对,就是带头接受招安的人不对——谁都可以带着大家回归朝廷,唯独宋江不行。大家知道,所谓逼上梁山、官逼民反这两个词,用在梁山好汉身上是不合适的,被宋江逼上梁山的好汉一大堆,被朝廷逼上梁山的就豹子头林冲一个,其他人也就是为了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能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成套穿衣服论称分金银。只要满足这些人物质生活上的追求,是可以成为朝廷忠臣良将的,比如素有忠义之心的鲁智深和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