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许浑的一首禅诗,不着一个禅字,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禅境的向往

唐朝是一个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不仅有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还有流传久远的道家思想,更有域外传来的佛家理论。唐代社会非常包容,儒佛道也此消彼长,鼎足而立,并贯穿始终。
【 诗人$许浑的一首禅诗,不着一个禅字,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禅境的向往】佛教的发展在晚唐出现了高潮,特别是重在内心领悟的禅宗,几乎垄断了佛教。由于当时的很多士大夫对前途丧失信心,而禅宗恰好影响了那些需要精神寄托的文人,让其在禅悦的境界中,寻觅到良好归宿。下面介绍许浑的一首禅诗,不着一个禅字,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禅境的向往。
诗人$许浑的一首禅诗,不着一个禅字,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禅境的向往
文章插图

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唐代:许浑欲学渔翁钓艇新,濯缨犹惜九衢尘。花前更谢依刘客,雪后空怀访戴人。僧舍覆棋消白日,市楼赊酒过青春。一山桃杏同时发,谁似东风不厌贫。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许浑在故园润州丁卯涧闲居期间,也与禅宗有过交集,他有时登临佛寺,拜谒禅师;有时参加佛事,静坐听经。
许浑与僧人交往的赠酬之作中,有半数之多描写了栖心禅悦、礼佛悟道的感受。这首诗全文没有提到一个禅字,却抒写了对禅境的向往。
诗人$许浑的一首禅诗,不着一个禅字,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禅境的向往
文章插图

首联就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渔翁在古诗词中经常是隐者的化身,他们以船为家,四处漂泊,纵然生活艰苦,却悠然自得。作者“欲学”渔父悠闲地垂钓,过一种恬淡的日子。
但是次句又反映出诗人矛盾的心情,他希望洗涤心灵,远离凡尘,可是“犹惜”二字,暴露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九衢尘”,原指路上的尘灰,引申为令人烦忧的红尘。诗人既厌倦仕途,又不舍凡尘,所以一时间也难以取舍。
诗人$许浑的一首禅诗,不着一个禅字,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禅境的向往
文章插图

颔联用典,“依刘客”,指依附权贵之人。三国时的王粲家境贫寒,却学富五车。其父亲曾与宰相蔡邕指腹为婚。可是这位才子心高气傲,其未来的岳父要挫其锐气,故意怠慢他。才子就去依附江东的刘表,但在那里却极其不得意。他铩羽而归,蔡邕又暗中资助他,最后成就一番事业。
“访戴人”,是指大家都很熟悉的王子猷,他雪夜访友,兴尽而归。“花前更谢、雪后空怀”,都是作者表达对先贤的仰慕之情,也进一步抒写了诗人难舍仕途,又渴望归隐的复杂心境。
诗人$许浑的一首禅诗,不着一个禅字,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禅境的向往
文章插图

颈联转而抒写自己的郊居生活,他在僧舍覆棋,消磨时光;又于酒楼买醉,虚度光阴。“消白日、过青春”,对仗极其工整,也表达了作者对蹉跎岁月的遗憾和无奈。
题目中交代出作者在“春日有怀府中诸公”,说明作者只是暂时休假。时值暖春、万物生机,美好的春景让诗人流连忘返,甚至有一种退隐林泉的心愿。若不是作者有些厌倦宦海沉浮,也不会有此感慨。
诗人$许浑的一首禅诗,不着一个禅字,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禅境的向往
文章插图

最后两句以议论结束全篇,令人深思。诗人环顾左右,只见春意浓浓,漫山遍野的桃花和杏花争相开放,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更让作者感慨东风不厌贫,阳光也普照大地。
许浑年轻时参加科考,几次都失意而归。入仕后虽然也当过监察御史,但总的来说一生都非常不得意,所以才会倍感悲愁和惆怅,也就不难理解他渴望归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