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婶|从“看戳腿”说起

早年天津人进戏园子欣赏京剧 , 有说“听戏”的 , 有说“看戏”的 。 说“听戏”的人大多是年岁较大的戏迷 , 他们懂戏 , 称得上半个行家 , 尤其听“熟戏” , 戏迷们会眯着眼睛随着演员低声吟唱 , 甚至有的票友还会随着胡琴击节哼曲 。 而年轻人不言“听戏” , 只说“看戏”,尤其看武戏、猴儿戏 , 是他们的最爱 。 一旦上演《闹天宫》一类的功夫戏 , 戏票很快售罄 。 没有买到坐票的年轻观众 , 只好买半价的站票“看戳腿” 。
【二婶|从“看戳腿”说起】“戳腿”即是“站着” 。 “看戳腿”实属倒装句 , 准确地说 , 应是“戳腿看” 。 “看戳腿”不仅是天津方言 , 也属北方方言 , 东北、华北许多地方也说“看戳腿” 。 “看戳腿”也不仅限于看戏 , 凡是站着观看都可以说是“看戳腿” 。 老年间 , 艺人撂地表演玩意儿 , 靠前的观众可以席地而坐 , 而后面的观众一定是“看戳腿” 。
“看戳腿”的语义很广 , 有时将看热闹亦称“看戳腿” 。 例如家长嘱咐孩子:“外边遇上打群架的 , 躲远点儿 , 别在那儿傻了吧唧看戳腿 。 ”意思是让孩子远离危险 , “斗闹场 , 切勿近” 。 另外 , 有些津门本土的“练家子”(习武的人)常说:“腿功好赖要看戳腿下的功夫” , 意思是说要看习武人的腿功如何 , 首先要看他在“站桩”和“马步”方面下的功夫 。
由“戳”字组成的词 , 天津方言有很多 , 如:印章称“戳子”;靠山称“后戳儿”;依赖的后台能耐大 , 则称“戳儿硬” 。 看手相的先生经常会说“您这是掌戳儿的手”来恭维对方命行官运、定会掌权 。
总之 , “戳”字在动词和名词中交替使用 , 尚不含贬义 , 但是换个语境便会生出贬义来 。 例如:多年前在某厂有位不学无术的家伙 , 凭借着当局长的亲戚 , 竟然当上了副厂长 。 这位嘛都不懂的副厂长 , 每到厂里开大会就是他现眼的时刻 。 他虽然穿的西装革履 , 光鲜亮丽 , 但一讲话 , 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 , 说不出一句整话 , 搞得台下人都替他难为情 。 厂里的看门大爷对他的评价甚为精准:“戳那儿像根儿葱 , 倒下烂菜缨 , 后戳儿再咋硬 , 草包也不顶用 。 ”据说这位胸无点墨外加混横的副厂长 , 没少被人戳脊梁骨 。 您看此段文字里的“戳” , 是否尽含贬义了?
“看戳腿”的“戳”本不含贬义 , 无非是站着的意思 。 但以邻人二婶儿的话说出“戳”来 , 怎么听都有讥讽嘲弄的成分 。 二婶儿冲着二伯说:“没见全楼老少都在楼道忙活卫生吗?你一大老爷们儿往那儿一戳 , 算幺算六?”这个“戳”字在二婶儿的口中俨然不只是站立的意思 , 而是指责二伯像个木头桩子 , 没个眼力见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