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周刊丨在古代,他们是这样过年的( 二 )


春节|文化周刊丨在古代,他们是这样过年的
本文图片

李士达《岁朝村庆图》中放爆竹与敲锣鼓的场景 。 (资料图)
我国周朝时就已出现春节的雏形 , “春运”也就随之产生 。 那时的春运 , 因为交通工具以及道路的限制 , 比现在要困难 。 然而 , 由于那时受“父母在 , 不远游”等思想观念的影响 , 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 , 距离也不太远 。 与今天不同的是 , 古代春运主体并非外出务工人员 , 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 。 那些外出的谋生者、经商人士 , 早早就踏上了返乡之路 , 避免延误回家的时间 。
虽然对古人而言 , 过年回家的路有些艰难 , 但每逢春节将至 , 人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尽力返乡 , 与家乡父老把酒言欢 , 一解思乡之情 , 至于那些回不了家的 , 也会用各种方式寄托心意 , 聊慰怀乡之情 。
有假无闲亦枉然
中国自古崇尚礼数 , 在朝为官者逢年过节都会有相应假期 。 对于春节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 , 假期当然要更长一些 。 以宋朝为例 , 《宋会要辑稿》中就明文写着春节“假七日” , 这分明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小长假 。 可即使有这样长的假期 , 官员们想要回到故乡过年仍然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 。
春节|文化周刊丨在古代,他们是这样过年的
本文图片

元佚名《岁朝图》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资料图)
在宋代 , 在地方主政的长官 , 即便是在春节也不能离开属地 。 这当然是为了地方的安全着想 。 新春佳节 , 百姓阖家欢乐之时 , 也正是各类事故高发之日 。 作为地方行政的一把手 , 自然要担负起责任 , 不能玩忽职守 。 除此之外 , 宋代在宣布放假时 , 总会说明“休务”几日 , 除了“休务”日外 , 其他时候是要安排值班的 。 所以 , 古时候的官员们看似放假 , 其实离不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 苏轼的弟弟苏辙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事 。 有一年 , 因为值班 , 苏辙过年只能待在户部 。 他给哥哥苏轼写了一首诗 , 诗中充满了抱怨:“七度江南自作年 , 去年初喜奉椒盘 。 冬来误入文昌省 , 连日斋居未许还 。 ”苏辙这是第一次进京为官 。 他曾经久在江南当地方官 , 觉得一个人原地过年甚是孤寂 , 然而此番进京 , 却发现过年不仅回不了家 , 而且还要值班 , 便大有上当受骗的嗟叹 。 可见 , 古时候官员们想回家过个年有多不容易 。
“春运”的从无到有 , 意味着中国人的“传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 坐上了高铁、飞机 , 驶上了高速公路 , 天涯也不过近在咫尺 , 旅途虽远却将彼此的心拉得很近 。 (吴辰)
【春节|文化周刊丨在古代,他们是这样过年的】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