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士君
山东省沂南县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藏品,这就是稀世珍宝—牙璋。牙璋是中国青铜时代一种造型较为复杂的玉器。县博物馆馆藏的一级文物牙璋长24.8厘米,宽6厘米,厚0.9厘米,重0.31千克。深褐色,器体磨制光滑,窄长似戈,器阑为肩突式,前有附阑,凹弧刃。出土时已断,经修复仍有残损。这件瑰宝的出世颇具喜剧色彩。
文章插图
1983年秋,沂南县中高湖乡罗圈峪村的党支书李恒贵建造新房。建房的位置选在了西南部村边的山坡上。罗圈峪村位于沂南县西北部的岸堤镇,村庄三面环山。在罗圈峪村东北的红山山顶,竖立着一块三县(沂南、蒙阴和沂水)交界石碑。
李恒贵建房的山坡西高东低,山坡的表面岩石杂乱,土石共生。建房前需把这片山坡整平,然后才能在上面建设。整治山坡时,距地表 1 米左右,干活的人在清理基岩和泥土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在一条宽五六十厘米的岩石缝隙的土里拿起了一块三四十厘米长宽的石块,发现了下面上下叠压着的很规则的薄石板,但看上去分明又不是石板。
文章插图
【 牙璋@瑰宝出世记】李恒贵用手把这些石板从褐红色的土里一件件取出来,小心地摆放在地上。三件大的,形似于镢头,有圆孔。板子都有断裂,或者是掉了边角,没有一个完整的。还有一些小的东西,有的像锛头,有的像铲头。一个圆环筒的物件擦洗出来后透亮,有人说这可能是玉件。李恒贵把石缝的土翻了个遍,确信再没有东西了,就把在干活的人手中传看的这些东西都收纳了起来。
李恒贵把这些石板拿回家,用水清洗了,用报纸包好,放到柜子里去了。李恒贵不知这是些什么东西,但也意识到不能随便丢弃。
李恒贵家里有出土东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年里,多次有外地人找上门,愿意收购挖出的东西。李恒贵没让任何人进家门,更没有让任何人去看这些东西。他觉得,这些东西如果是文物,就应该交给国家。为了安全起见,再有人打听,他都说:“东西早就砸烂扔了。”
这些石器在李恒贵家里埋头沉睡了多年。到了1988年,有一次,中高湖乡的张书记到村里检查工作,李恒贵把发现的石器拿给张书记看。张书记粗略地看了几眼这些破损的石器,觉得没有什么文物价值。张书记回乡后告诉了乡里分管文化的副乡长。田副乡长来看过后详细问了出土经过,对李恒贵说:“这些应该是文物。” 过了一段时间,乡文化站长石立东给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写了一封信,附带了照片,介绍罗圈峪发现的石器情况。北京有关方面回信,初步判断这是些很重要的文物,建议由当地文物部门收集保护和管理。
李恒贵把这些文物交到了乡文化站。石立东站长代表乡里打了收条。后来,这些文物上交到了县文物管理单位保存。沂南县中高湖乡罗圈峪村出土的这组文物有16件玉、石器。
1998年第三期《考古》杂志,刊载了于秋伟、赵文俊二人合写《山东沂南县发现一组玉、石器》一文。文章对这些器物做了初步的考证,认为“综合牙璋及其他石器的特征,可初步断定这组玉、石器的时代属龙山文化。关于这组玉、石器的埋葬性质,依据其集中埋葬、出土于山石裂缝之中及附近无文化遗址等特征判断,属于灰坑、墓葬、窖藏的可能性较小,而属于祭祀坑的可能性较大。”
罗圈峪村出土的16件玉、石器中,形状最精美的一件牙璋,也就是本文开头介绍的,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另外两件牙璋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牙璋是一种起源于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大型扁平玉礼器,在黄河流域分布广泛。基本的形态特征是:长条形玉器,刃部有斜刃或者内凹的弧形或V首形,而是柄与器身之间有一段两边有齿。《周礼》对牙璋的记载有:“以赤璋礼南方”“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考古学界认为,在二里头遗址以前,牙璋是用于山川祭祀,二里头三期以后,则为宫廷礼仪瑞玉。
- 许盛@不输木瓜黄,超越木苏里,这本纯爱文横空出世,9.7荣登榜一
- 欧阳修$苏轼一首最落寞的词,仅四句便写出世间最深的孤独,被传颂千年
- 宣和书谱#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书法作品,如今却大放异彩,成为举世闻名的瑰宝!
- 杨继周#将门出虎子!杨再兴的儿子出世,一对铁戟所向无敌,恰似典韦重生!
- 心态|出世的无奈
- 丝织品$1956年,郭沫若发掘明定陵,裸手去取文物,三千多件瑰宝损毁大半
- 工作人员#古籍修复守护文化瑰宝
- 文物|新疆精品文物展,古丝路上的文化瑰宝,每个都是精华
- 文人画#“白描”画法的创始人,飘然出世的文人画大家李公麟
- 诗人$高僧临终前写下平生唯一一首诗,短短28字,写出世人最向往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