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草草杯盘,昏昏灯火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早在1912年就被胡适译成中文 , 后来被选入语文教材 , 有的读者误以为文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小弗朗士就是都德本人 。 其实都德并不是阿尔萨斯人 , 他的半自传体小说《小东西》的前半部分基本取材自他少年时代的真实经历 。
【阿尔|草草杯盘,昏昏灯火】《小东西》的主角达尼埃尔·埃塞特是一个孱弱的少年 , “小东西”是自小伴随他的外号 。 埃塞特一家原本衣食无忧 , 在法国南部经营一家绸厂 , 但在客户诈骗、火灾、工人罢工、打官司失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 , 工厂最终破产 , 全家债台高筑 。 16岁的达尼埃尔结束了中学的学业 , 父亲对他的出路作了匆促的安排:“在未出现新情况以前 , 你母亲去南方住在她兄弟巴蒂斯特舅舅那里 。 雅克留在里昂 , 他在当铺找到一份小差事 。 我呢 , 我去酿酒公司当旅行推销员……至于你 , 可怜的孩子 , 你也必须自谋生路……刚巧我接到学区区长的信 , 有一个学监的空缺 。 ”
和家人分离、第一次走入社会的达尼埃尔沉浸在兴奋的情绪中 , 在家乡见过学区区长后 , 偶然遇到了从前家里富裕时雇的女仆阿努 , 她和丈夫开了一家小饭馆 。 “小东西”享受到殷勤的招待:“转瞬之间 , 餐具已经备好 , 餐桌上摆上了菜馔 。 小东西只需坐下来开吃……阿努站在左边给他切面包条蘸鸡蛋吃 , 那是当天的鸡蛋 , 像奶油一样洁白柔嫩……让·佩罗站在右边给他倒陈年的教皇新宫酒 , 它像一把红宝石倒进杯里……”这一顿家常午餐虽然不算奢华 , 但和达尼埃尔“自感成为大人”的自满心情相得益彰 , 他高谈阔论 , 俨然以成功人士自居 , “一面吃喝还一面讲他刚走进教育界 , 从此可以体体面面地谋生了” , “两个小时就这样在痛饮和闲聊中过去了 , 他们谈到色彩阴暗的过去和玫瑰色的未来” 。 “小东西”自觉已经是能担起家庭重担的男子汉 , 对未来充满信心 。 然而 , 第一份工作带来的是沉重的打击 , 他被有钱有势的学生欺压、被心怀叵测的同事算计 , 名誉也受到了损害 , 还欠了一大笔钱 。 万念俱灰的达尼埃尔甚至想一死了之 , 幸好正直的热尔曼神父施以援手 , 让他得以平安离开学校 。
达尼埃尔来到巴黎投奔做秘书工作的哥哥雅克 , 这位善良的人尽其所能让弟弟过得舒服 , “桌布上倒映出快乐明亮的炉火火光!还有那陈年美酒 , 它散发出紫罗兰的香味!还有馅饼 , 多么漂亮的焦黄色馅饼!”比美酒和馅饼更吸引人的 , 是来自雅克的鼓励和支持 , 他力劝达尼埃尔实现诗人的梦想:“我赚钱供两个人花 , 你放心;我一个人就有能力重建家业 。 你呢 , 你为家增光扬名 。 ”兄弟俩都未曾料到的是 , 达尼埃尔自费出版的诗稿《田园喜剧》无人问津 , 来自女演员伊尔玛的诱惑又让他几乎进入歧途 。 雅克倾其所能为他解决困难 , 积劳成疾 , 最终去世 。
大病一场的达尼埃尔痛定思痛 , 彻底放弃了做诗人的梦想 , 和一直帮助他的瓷器店老板皮埃罗特的女儿结婚 , 从诗人“转型”成为店主 , 给了全书一个“含泪微笑”式的结局 。 但身心均不够强壮的“小东西”能否真正撑起家业 , 应对波谲云诡的现实?留给读者的仍然是一片并不乐观的朦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