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世纪五十年代 , 父亲从关注汉字的隶变过程 , 到萌发“写篆字、参隶势” , 以致最后出现了“写篆字、参隶势、略含草意” , 融篆、隶、草于一体的大胆尝试 。 从客观上讲 , 这也符合清末著名书法家沈曾植先生所云:“篆参隶势而姿生” 。 对此 , 沙孟海先生曾回忆道:“新中国成立之初 , 有一次对我说 , 这样写好不好?我说 , 会变就是好 。 过了不久 , 果然变出名堂来了 , 那就是今天国内外所推崇的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陆维钊独特的新体 。 陆先生那种介乎篆隶之间的新体 , 他自己叫做隶书 。 我认为字形固然是扁的 , 字画结构却遵照许慎旧文而不杜撰 。 两汉篆法 , 很多逞臆妄作 , 许慎所讥‘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之类 , 不可究诘 。 陆先生对此十分讲究 , 不肯放松 。 篆书家一直宗法李斯 , 崇尚长体 。 前代金石遗文中偶有方体扁体出现 , 宋元人叫作‘蜾扁’ , 徐铉、吾丘衍等认为‘非老笔不能到’ 。 我曾称赞陆先生是当今的蜾扁专家 , 他笑而不答 , 我看他是当仁不让的 。 ”(见《陆维钊书法选》前言)但是父亲始终坚持说 , 自己写的是“扁篆” 。 确实 , 《说文》是他当年案头最常翻阅的书籍之一 。 直到晚年 , 全套共八十九册的《说文解字诂林》 , 他还每周六册定期借来 , 认真通读了一遍 , 对篆字的研究 , 一丝不苟 。 后来 , 我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还发现 , 五十年代末他曾在我弟弟用作数学练习的一本旧账册空页上 , 试着用扁篆书体临写过一通王澍所书《千字文》 。 我们知道 , 王澍是清初著名的书法大家 , 曾任篆文馆总裁官 , 尤其精通篆书 。
文章图片
陆维钊 大字篆书《心画》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 , 父亲曾写过一幅大字篆书《心画》 , 并题曰:“古人有‘书 , 心画也’一语 , 夫心岂易画哉!亦在于善推其心之所之而已 。 ”这幅字应该是他探索新体最早的尝试 。 确实 , “书 , 心画也” , 从“心画”二字的书写明显不同于一般篆书 , 我们不难推测出他当时渴求变化、潜心探索的心态 。 六十年代初 , 父亲曾给浙江美院中国画系的一些毕业生写篆书作临别纪念 , 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比较早的一批扁篆作品 。 其实当时的篆书 , 字形仍以长方或方为多 , 只是横平竖直 , 转折有角 , 笔画清晰 , 参有隶势 。 此后字形渐渐趋向于扁 , 更似隶书;转折则渐趋于圆 , 略含草意;左右结构的字 , 故意向两侧拉开 , 致使整幅作品横向排列齐整 , 而竖行有时反而不显 。 这个时期的扁篆还在探索之中 , 尚未定型 。 不久 , 文艺界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有一次 , 父亲曾私下问我:“依你看 , 我这样写会不会被认为是‘存心让工农大众看不懂’?是不是背离了‘厚今薄古’的精神?”特别是“文革”开始后 , 他更不敢公开书写扁篆 , 但探索并未间断 。 1974年 , 父亲在浙一医院动前列腺切除手术 , 住院期间 , 我看到他躺在病床上 , 手指还在胸前一笔一画地比划 , 推敲着字画结构 。 1976年“文革”运动结束 , “复古”、“脱离工农大众”的顾虑也渐渐消散 , 他题写匾额碑联时 , 开始大胆采用扁篆 , 如为岳飞墓重写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又如为杭州云栖凉亭所题匾额“修篁深处”;再如为潘天寿先生和夫人所书的墓碑等等 , 他都采用了扁篆字体 。
- |当代著名书法家姜军书法作品欣赏
- 春联|洞口县:2022年首届“多彩石江”迎新春书法联谊会圆满举行
- 大位$明代宗朱祁钰:来自父亲平叛的艳遇,偶然登上大位,却用一生来还
- 太白湖新区$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开展新春送“福”书法恵民活动
- 书法家们!合肥:交警开展迎新春、写春联活动
- 深思子&读书需要悟,书法需要悟,悟出人生
- 老人|“天才儿子”已出院回家!父亲最新回应:这些心里话以前不敢讲,现在他接受了,我的心也放下了......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父亲最新回应
- 湖北省文联$新春佳节氛围浓 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在汉开幕
- 田英章!「愙斋书法」田英章写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