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罗斯·杜塔特:美国的危机不是彗星撞地球这类天灾,而是美国的愚蠢

【文/罗斯·杜塔特 译/观察者网 宁栎】
新片《不要抬头》的故事是要毁灭地球的彗星和愚蠢的美国之间的冲撞 。 对该片的评价并不高 , 在烂番茄网站上新鲜度评分只有55% 。 但是 , 它在文化上却很成功 。 在不讲超级英雄的电影就很难有热点的现在 , 该片在网飞上打破了收视纪录 , 引起了许多影评人的争论和权威人士的注意 , 还有左派的批评和右派的赞赏 , 这些在政治上是出人意料的 。
按照官方说法 , 该片是一个讲气候变化的寓言 。 导演亚当·麦凯在网上与批评者辩论时 , 就这么说的 。 麦凯在推特上说:“如果你对气候崩溃或‘崩溃’的美国没有焦虑 , 我不知道《不要抬头》还能传递什么 。 就像机器人看爱情片时问:‘他们为什么要把脸贴脸?’”
然而 , 艺术总是能逃脱创作者的意图 。 尽管有导演的官宣 , 但该片的彗星镜头是对气候变化的糟糕比喻 。 《纽约》杂志的埃里克·莱维茨试图阐述其原因 , 他的文章是对该片意图干预政策的最佳回应之一 。 但事实上 , 在该片开拍之前暴发的新冠疫情更适合这个比喻 , 疫情是一场迅速爆发、出人意料的威胁 , 而不是令人痛苦的长期挑战 。 最终 , 《不要抬头》作为一部影视作品 , 只有在表现导演推特里插入的那个词——“崩溃”的美国时才最有效果 。 相对于片中对美国系统性危机的描述 , 具体的生存威胁只能算小问题了 。
因为|罗斯·杜塔特:美国的危机不是彗星撞地球这类天灾,而是美国的愚蠢
文章图片

《不要抬头》剧照(来源:网飞)
我想 , 这就是该片被关注的最大原因 , 即使不喜欢它的人也会谈谈它 。 因为它打开了《火线》和《黑道家族》以来 , 关于美国衰落的最广泛视角之一 。
然而 , 很多批评者认为本片总的来说失败了 , 我也这么看 。 因为它充满了指责所有人的冲动 , 从电视新闻到社交媒体 , 同时又想传递“相信科学”的信息 , 这两者存在矛盾 。 后者确保它对专家阶层、学术和工业综合体的讽刺是最温和的 。 它的情节最终聚焦一位民粹主义总统的糟糕决定 , 从而放弃了系统性的批评 , 换成了意识形态攻击 。
该片有对衰落的全面描绘 ,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 在此基础上 , 我打算改改剧本 。 如果有人请我做该片顾问的话 , 这部片子可能会是这样:
第一幕:业余天文爱好者检查了一些望远镜拍下的照片 , 发现了这颗彗星 。 这些照片由政府收集 , 却根本没有检查 。 这个发现被一些末日生存爱好者和科技公司的人炒作 , 而学术权威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推特对坚称彗星即将撞击地球的用户进行审查 。
第二幕:哈佛大学的一群天文学家证实了彗星的危险轨迹 , 突然间 , 媒体开始大肆宣传这一威胁 。 但是 , 想连任的右翼民粹主义总统更愿意推迟应对 , 所以她力捧一位不知名的圣经学院天文学家 , 后者认为撞击的可能性低于10% 。
第三幕:抗议活动爆发并席卷全国 , 总统改变了政策 , 宣布进行大规模核打击 。 然而 , 被媒体热捧的美国宇航局负责人 , 却坚持认为炸毁彗星会使碎片坠落并杀死太多人 。 他主张按照他此前论文的研究进行更有限的打击 , 好让彗星偏离轨道 。 福克斯新闻诽谤他 , 但主流媒体坚称他的策略是科学 , 正经人都不应该反对 。 因此 , 美国尝试了他的计划 , 但完全失败了 , 因为他的论文实际上是基于欺诈性实验 , 从未在他的实验室之外实现过 。
【因为|罗斯·杜塔特:美国的危机不是彗星撞地球这类天灾,而是美国的愚蠢】第四幕:于是总统下令进行彻底的打击 , 但也失败了 , 因为大多数核武器都失效了 , 军方没有检查自己的储备库 , 因为钱花在了雇佣TikTok网红来招募Z世代入伍上 。 无奈之下 , 政府求助于一位马斯克式的技术奇才 , 他的“大家伙”钻头有望将一枚弹头送入彗星中心 。 不幸的是 , 他亲自监督这项任务 , 在他为推特上的争吵分心时 , 任务出了致命的差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