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儿戏时 , 宛然犹在目 。
【白居易|新郑文苑|具茨山下白居易】旧居失处所 , 故里无宗族 。
岂唯变市朝 , 兼亦迁陵谷 。
独有溱洧水 , 无情依旧绿 。
——白居易《宿荥阳》
年岁渐长 , 才慢慢地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岁月越远 , 才慢慢地了解故乡的沧桑 。 就眼前的具茨山而言 , 她绝对不仅仅只是一座写满退耕还林精准扶贫标语的贫困山区 , 她还是一座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中华圣山 ,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经在此创业建都肇造华夏 , 他的恩师广成子就居住在山上的逍遥观 , 《旧唐书》中明确地记载着唐高宗和武则天派遣使者前来祭祀具茨山 。 具茨山的东端安葬着春秋名相子产 , 南麓长眠着“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这些 , 白居易在离开东郭寺的时候不一定知道 , 但是当他年老回来的时候 , 一定知道 。
本文图片
在白居易离开之后 , 具茨山继续谱写自己的传奇:后汉王朝谢幕在山的南边 , 《白兔记》至今还演绎着奴隶皇帝刘知远与李三娘的离合悲欢;北宋文坛泰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仰慕白居易 , 自号醉翁 , 也安息在此 , 永远地沐浴着具茨山的清风细雨;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橚(sù)作为一代锦衣玉食的王爷 , 却悲天悯人地写出一部专门介绍野菜用于救荒的《救荒本草》;郑尧高速公路始祖山隧道穿越具茨山厚实的山体 , 滚滚车流飞驰而过;具茨山岩画在沉默几千年后 , 神秘地横空出世……
后来的世事变迁 , 白居易无从知道 , 但是他清楚自己的文化价值 , 尤其是到了暮年 , 多次认真地编纂着自己的诗集 , 自信诗歌才是自己名扬后世的根本 。 “世间富贵应无分 , 身后文章合有名 。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 , 因题卷末 , 戏赠元九李二十》)并且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醉吟先生墓志铭》中郑重地写明:“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 , 生于郑州新郑县东郭宅 。 ”
本文图片
当年 , 白居易出生在东郭寺村的时候 , 没有人会料到就是在这个小村子里 , 竟然会走出一位大诗人!当白居易仓促地离开东郭寺村逃难 , 为了生活四处漂泊的时候 , 肯定也不会想到 , 在一千年之后 , 故乡的人们还会修建起规模宏大的白居易故里、乐天祠、白居易文化园 , 成立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郑州乐天文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 , 举办白居易诗歌文化季、白居易诗歌文化品鉴会、“听见·居易故里”音乐诗会、白居易诗歌书画展等系列活动 , 载歌载舞 , 钟鼓齐鸣 , 热闹非凡地为一千年以前的一位诗人庆祝生日……
当初 , 在白居易故里没有整修的时候 , 导师贾滨就带着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同学们 , 站在东郭寺的麦地里 , 感慨地说:“作为我们学习中国文学的人 , 能够在白居易生活过的麦地里站一站 , 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 ”那一刻 , 我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了切身的感知 。
历史还在前进 , 生活还要继续 。
具茨山下 , 肯定也不会只走出一个白居易……
(文 郭伟民)
本文图片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编辑:江 华
责辑:陈 杨
- 别柳枝&牛!他写诗劝白居易莫怕老,却激起天下所有老人的豪情,名句流传
- 稀为贵@62岁的白居易终于抱上了外孙女,开心写下一诗,对出一个千古绝对
- 白居易&唐代女诗人之首:才貌双绝,十六岁成为营妓,却以道袍了却余生
- 梦到&白居易和元稹:这大概就是友情最好的模样吧
- 白居易|精解“高人”白居易的诗歌
- 燕子楼&她是唐代名妓,死于白居易的“杀人诗”,成燕子楼中一孤魂!
- 白居易@三峡故事 : 夔州刺史刘禹锡,推陈出新唱“竹枝”
-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公然炫富的一首诗,写富裕的养老生活,短短8句太让人羡慕
- 七律&白居易的一首七律,借景言情,不同俗流,抒发了对人才的珍爱之情
- 唐宣宗#白居易去世,皇帝含泪写下悼亡诗,意外成就绝世名篇,惊艳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