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东西问丨黄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国皇家文化如何与奥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二 )


黄信:这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一脉相承,我们称之为“历史的际会,820年的邀约”。
金代之所以将行宫选址在太子城,环境因素是第一位。此处非常适合避暑,小气候多雨雪,夏天平均温度18℃至20℃,特别凉爽,一天能下三四场雨,冬天则雪量丰富。北京冬奥会部分雪上项目放在崇礼举办,具备天然条件。
另一方面,太子城地处龙形山脉的心脏位置,四周是海拔2000米高山,相当于天然屏障,皇帝在此很安全。
水系方面,太子城遗址东北、东南和北边有三条水,在遗址西侧汇入太子城河,这是北京水系的源头。也就是说,皇帝夏天临时居住的地方是整个北京水系的最上游,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当时选址的理念。
奥林匹克&东西问丨黄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国皇家文化如何与奥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文章插图
太子城遗址南门与瓮城。太子城遗址考古队供图从交通看,此处距金中都(今北京)不远,直线距离仅140公里。
2015年将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选址在此时,人们并不知道此处是金代皇家行宫。太子城遗址向全世界印证: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从未中断,优秀的文化和传统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中新社采访人员:在与原规划冲突的情况下,为完整保存太子城遗址,北京冬奥组委与河北省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黄信:1978年,考古工作者进行考古调查时,就发现此处是一座城址,当时推测可能是辽代或金代的一个小城。中国文物工作的方针,保护是第一位的。
2017年5月28日,我们开始进场工作,原计划9月底前腾空此处,交给北京冬奥组委。2017年9月,太子城遗址的城址性质得以确认。
奥林匹克&东西问丨黄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国皇家文化如何与奥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文章插图
太子城遗址考古发掘平面图。太子城遗址考古队供图2017年10月10日至24日有决定太子城遗址命运的3天。在河北省文物局安排下,我在这3天分别向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政府、北京冬奥组委进行了汇报。中国国家文物局听取完汇报后,第一时间知会河北省政府,建议把城址整体保存下来。
当时,北京冬奥会的规划已基本确定,太子城遗址范围原规划为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太子城冰雪小镇和交通绿地等,计划10月开始施工。河北反应速度很快。6天后,河北省政府提出,这个城址一定要整体保护下来。
2017年10月24日,我向北京冬奥组委进行汇报,在场专家最终决定重新调整规划。
最后,规划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张家口赛区冬奥村(冬残奥村)往东挪200米,太子城冰雪小镇缩减4万平方米,将遗址区域完全避让,建成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太子城遗址及周边历史环境得以实现原址的整体保护。
奥林匹克&东西问丨黄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国皇家文化如何与奥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文章插图
航拍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冬奥村(拍摄于2021年10月)。中新社发 王子瑞 摄为一座考古遗址“让路”,这在冬奥会历史上极为罕见。太子城遗址能整体保存下来,显示了中国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也是人文奥运的体现。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史上场馆建设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全球新典范。
中新社采访人员:作为中国唯一展示金代行宫城池遗址的考古遗址公园,太子城将重点展示哪些核心内容?
黄信:首先重点展示中轴线。所有城址,最重要的就是中轴线。2017年至2020年,太子城遗址最主要的考古发掘工作均围绕中轴线展开。
太子城遗址的中轴线是北偏东158度,该轴线正指向金中都(今北京)和金陵(即金代皇陵,今北京市房山区大房山)之间区域。这是一条“王之轴线”,体现出行宫(太子城遗址)是都城(北京城)的卫星城。它充分表现了金代游牧政权的血缘联系与祖制崇拜特征,是尚祖制的典型体现。同时,营造法式的制度体现也都以此轴线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