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鸟儿,从远古一路飞来……( 三 )
弹弓作为一种古老的玩具,对于来自绿树环河之乡野的我来说,不仅相当熟悉,而且还曾一度玩得风生水起,有过在几十米外打落乒乓球大小鸟的经历。那是少不更事的孩提时代的糗事了,记得那时乡村的男孩子几乎人手一把弹弓,也是三五一伙儿,天天穿行在河边树林里,目不转睛地寻找猎物,痴迷度不亚于现在的孩子痴迷网络游戏。从眼前的这支“弹弓队”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惑疑的是,已是进入不惑、知天命、耳顺年纪的人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初心不改,一把弹弓就返老还童了呢?
在与“弹弓队”交流时发现,现在的弹弓竟也与时俱进了,居然可以有线制导,一根长达几十米柔软且结实的线绳,末端系一枚锐利无比的钢钉,击中目标后,回收线绳即可带回猎物。听说这种现代化弹弓很容易从网上购买,一把上百元。
商品经济意识,早已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价值观与利润相互交织,目标与追求装进了社会这个大万花筒,人性的底色变得越来越模糊。
千百年来,爱鸟与伤鸟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一直在延续。为此,爱心人士一直在劝导,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但捕鸟伤鸟现象依然存在。个中事非真的是一言难尽的见仁见智吗?事实上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其终极解读无非是教化与认知、文明与鲁莽的博弈。正是这个原因,上世纪50年代就曾将麻雀列为“四害”之一,开展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捕雀运动,小小麻雀们真的成了惊弓之鸟。其实,人类与鸟类的矛盾可上溯到远古。《史记.殷本纪》中就记载了商汤劝捕鸟者去掉三面网的故事,这便是“网开一面”成语的由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耕读能传世,知书可达理,未经《诗经》雨露滋润,莽夫即君子, “窈窕淑女”与飞翔的精灵,均在“好逑”之列,这就有了“缥缈孤鸿影”的悲凄,“作鸟兽散”时的惊恐。
文章插图
4
人世间所有的伤害,并非完全是恶意为之,很多则是出于无意和无知,有时候好心和爱心也会酿成苦果。这个现象在人与鸟的关系上非常典型。被选入中学课本的《庄子·外篇·至乐》写道:“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鲁侯是用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终于被他“一片好心爱死了”。“鲁候养鸟”的悲剧至今仍在继续上演。在公园里,我们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一些提着鸟笼的老人们,谁能说他们不爱鸟儿?但就其本质来讲,不也是“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吗?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了鸟儿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科学研究表明: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能消灭1000只田鼠,相当于保护了一吨粮食;一只燕子一个夏天能吃掉50至100万只蚊子、苍蝇和蚜虫;一只啄木鸟一年能啄食50万条寄生树虫;灰喜鹊、杜鹃等许多鸟类,也都是捕捉害虫的高手……于是,爱鸟护鸟也上升到了国际层面。《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我国于1981年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4至5月初,确定一个“爱鸟周”。
保护包括鸟儿在内的野生动物,折射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在这个话题上,千百年来一直是美誉与不堪并存,时至今日,需要走的路依然很远。这是一个插上了翅膀的中国,看得见的是如高铁般的飞速发展,看不见的是与这个时代并不匹配的某些观念,这些观念仍然停留老牛破车疙瘩套的年代。他们穷尽气力从混沌中一路走来,面对眼前的锦绣繁华,却很难再前一步,既回不去了乡村的祠堂家庙,也越不过都市的斑马线红绿灯,成为游荡在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隔离带外徘徊的特殊群体。
- 裘丹莉!原神《神女劈观》火了后,国家队也开始内卷?神仙打架看懵玩家
- 季后赛|美媒列出了效力NBA10个赛季以上,却从未缺席过季后赛的19名球员
- gts#读书 | 华为人的故事:从“信息孤岛”到通信的万里长城
- 千古名诗#宋代有位和尚,毫不出名却写下一首千古名诗,最后两句从未被超越
- 移风易俗$从中古到现代的民国时期,民间移风易俗之——废除跪拜,以茶为礼
- hr|祸从口出,聪明的人在职场中要懂得闭嘴
- 手绘@“我的天才儿子?”13岁儿子期末没考好,父亲从书包里翻出一本手绘中草药图
- 清风山!此人在梁山排名第九,身怀绝技从无败绩,却意外落选五虎将
- 华东军区&国士的爱情:与妻子肝胆相照60年,从未吵过架,去世后合葬
- 宝石$古代的金镶珠宝戒指有多溜,从宝石到猫眼石,你想不到的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