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 三 )


文章插图
小品《忖忖乌》演出现场。邱建平 摄
另一边,刚刚还气定神闲的“忖忖乌”对着剧本,有些焦急地走来走去,嘴里念叨着什么。“小姑娘,你来帮我对对台词,就演一下我帮助的那位大婶!”我接过剧本,发现一些纸张已经被反复折叠过好几次,边角都破损了。字里行间也都是签字笔修改的痕迹。来回对戏间,台词总算是顺了下来,吴立成放松了很多。


“唉,年纪大了,就怕忘词。”吴立成说,他今年73岁了,剧本是和其他几个村民一起写的。这半个月来,他睡前要过一遍,吃饭时也在嘀咕,去干农活时,也会抽空比划比划,但临上场了还是有点不放心。“你可是我们的主角呀,没问题的!”我给他加油打气。“忖忖乌”朝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
文章插图

即使不上舞台,也要尽心尽力。我去倒水喝时,72岁的村民吴银娇笑眯眯地招呼我到一张木桌前:6个热水瓶,都满了,一个电水壶的壶嘴还冒着热气。她倒了4杯热水,放在一个银色托盘里,让我带到化妆间给演员们备用。十多年来,每逢月山春晚开演,她就会来帮忙给观众和演员烧热水:“我不会唱歌跳舞,所以就给大家做后勤服务!”
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手记】
形式在更新 村民也在成长
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
文章插图

晚上7时,直播正式开始。在给候场的演员佩戴麦克风的时候,我透过幕布,看到整个文化礼堂在一刹那间变得五光十色,心里也跟着激动起来。小孩、青年人、老人一一走到灯光下,神采飞扬。原来,山区的文化生活,可以如此精彩。
直播时,吴亦健得了空隙,决定带我这个助理去干点技术活。我们来到了调控室。灯光师双眼盯着显示屏,那里正在播放舞台的实时画面,一手敲键盘,一手操作控台,跟随节目类型、音响来调控灯光。我心里直犯嘀咕:“眼前的技术活,我肯定是干不了的。”
月山@全国第一台“乡村春晚”42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看“云上升级版”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右)在学习操作调音设备。邱建平 摄
“学学呀。”吴亦健没让我单纯做个看客,现场开始教学。控台的推拉键要慢慢地移动;主持人上台时,红色灯光调亮,人看起来气色会好……跟着灯光师的一举一动,他讲得头头是道。我一边记笔记,一边忍不住问:“您也会调灯光?”
何止吴亦健会?乡里村里不少干部都去县城培训过,包括灯光、舞台布置、剧本策划,他们心里都有数。“我们都是身兼多职的,哪个位子缺人了,就得顶上,所以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他告诉我,去年来调灯光的人,是村里的会计。村里有些老人,还自学办公软件、音频剪辑,就是为了能随时进行创作和排练。
这么一说,我可不能落下功课,也想跟着调光师试试。吴亦健打消了我的念头:“这就急着实战了?先等师傅忙完,帮他把东西收拾好了再说。”麦克风要归位、控台擦拭后要蒙上布套……他一一叮嘱道。
“我第一次来这里忙活,和你现在差不多,主要是打打杂。”杨洪峰接过话茬,他是庆元县文化馆的副馆长,已经连续4年来月山春晚协助演出。现在,他已经参与到节目筛选、台词调整等更专业的环节。“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也感受到了月山春晚的成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