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汪国真:学者不愿提他,余秀华说“看不起他”,为何还有人喜欢他( 二 )



中国文化&汪国真:学者不愿提他,余秀华说“看不起他”,为何还有人喜欢他
文章插图

其一,汪国真个人的经历,让很多文艺青年看到了希望。
汪国真15岁进工厂,在厂里做一个铣床工人。休息时间,工友们都在玩扑克,他在读诗。几年后恢复高考,他考上了暨南大学。此后,他开始给报社投稿,但因为诗风不受认可,每一次他都被退稿。直到有一天,他在食堂吃饭时,同行告诉他:你的诗发表了。不是天才的他,却硬是靠不服输成了一个诗人,这大概是文艺青年们渴望看到的。
其二,汪国真的诗确实给了一些年轻人力量。
当年海子诗火的时候,北大清华学生的书包里,经常能翻出一本海子诗集。而汪国真的诗,则经常出现在另一些地方,比如打工青年的个性签名上、个人空间里。如果大家去统计一下,当年在个性签名上写“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年轻人有多少,估计会惊讶于这个数字的巨大。这些年轻人,在这样的诗句里寻找生命的力量。不管是否有找到,但至少他们尝试过。

中国文化&汪国真:学者不愿提他,余秀华说“看不起他”,为何还有人喜欢他
文章插图

小结:诗歌是否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人群真的都是中学生,那他的诗是否还有意义?这是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笔者个人的观点是:只要一个事物它不是恶的,那或许存在即合理。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