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宝玉对黛玉说了三个字,黛玉说“不明白”,但她真懂了( 二 )



经此一言,黛玉所虑主要已不再是宝玉对她有没有真心,而是自己的家世,自己的身体能否支撑自己得遂良愿。

如果这还只是侧面确证,那接下来就是正面确证了。

确证了宝玉的心意后,黛玉回头走了,被急着跑出来遵父命去见贾雨村的宝玉看到了。

在这个“互证心意”的片段里,我们重点关注“两拭一表态”。

第一个“拭”,是宝玉看到黛玉“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禁不住就抬起手来替她“拭泪”。

不过黛玉没让他拭泪,而是“忙向后退了几步”,嘴里说“你又要死了!做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给黛玉擦泪那是理所当然,黛玉躲避并嗔怪他不庄重,是不是变“生分”了?

湘云#宝玉对黛玉说了三个字,黛玉说“不明白”,但她真懂了
文章插图
其实不是,他们小时候那是一桌吃饭一床睡觉,但那是“情窦未开”之时,现在都大了,“男女授受不亲”还是有影响的,各种人的闲话、提醒也有影响的;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黛玉已经考虑到自己的终身之事。在那个时代,对那个钟情的人,在关系(不单是感情关系,更是婚姻关系)未定之时,越是亲近,却越是要表现出距离。

所以这不是“生分”,而是必须“表现生分”。

第二个“拭”,是黛玉看到宝玉因自己提到“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时急出满头大汗,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汗”。一看宝玉这么急,她就“禁不住”为他拭汗了。因为她“忘情”了,忘了她与宝玉之间“应该”保持的距离。

黛玉的“泪”,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百感交集之泪;宝玉的“汗”,是心之所向被“冤枉”,满腔情意欲说不得说、不知怎么说的急火攻心之汗。

一是泪,一是汗,形态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几乎同样的一番心事,同样地无法言说。

湘云#宝玉对黛玉说了三个字,黛玉说“不明白”,但她真懂了
文章插图
但总要有个人说不是?这个人只能是宝玉。他显然可以比黛玉少很多顾虑,他能接受黛玉为自己拭汗,但是他同样地不知从何说起,或者,不知该怎么说。于是,他表态了,但说出的只是三个字:

“你放心。”

【 湘云#宝玉对黛玉说了三个字,黛玉说“不明白”,但她真懂了】在我看来,这三个字真有点石破天惊。因为宝玉等于已经作了一个承诺,他会给黛玉她想要的未来。

但黛玉的回应不是感动,不是“我放心”,而是我“不明白”: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

但她是真的“不明白”吗?其实她明白。她只是不敢确认自己明白,她让宝玉“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恐怕是不由自主地说出来的。我们明白她明白,宝玉更明白她明白。他说“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他又说: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直到这里,黛玉才感到“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

原来,黛玉所要等的,并不是一句多么明确的承诺,而是要宝玉当面点破她的心,把她的心意剖给她看。

就此,宝玉与黛玉真正各自明白了同样的心意,又同样地都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又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但黛玉其实已经不需要再听什么话了,因为“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她没有听到宝玉后面说的那些令袭人“魄消魂散”的话(“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但那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