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新闻8点见丨冬奥公园“雪孩子”雕塑师刘洋:用雕塑连接世界( 二 )


老潘名为潘维廉(William N.Brown),是福建省第一位拿到中国永久居住权的美国人。1988年,老潘携全家来到厦门,任教于厦门大学至今。老潘说,那些为梦想而奋斗的中国人令他尊重和钦佩。
雪孩子&新闻8点见丨冬奥公园“雪孩子”雕塑师刘洋:用雕塑连接世界
文章插图
潘维廉。受访者供图
1993年,老潘被授予“国家友谊奖”。2001年获颁“福建省荣誉公民”。2020年,被评为CCTV“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近日,老潘在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专访时说,“我尊重和钦佩那些为了梦想而奋斗的中国人。一旦我讲的故事打动了人心,外国人自然会理解这些积极感受。世界了解了中国人民,就会更好地了解中国。”
【 雪孩子&新闻8点见丨冬奥公园“雪孩子”雕塑师刘洋:用雕塑连接世界】老潘两次自驾环游中国。第一次在1994年,他和家人、朋友驾驶一辆面包车,从福建出发一路向北开到内蒙古大戈壁,向西前往青海和西藏,再折返回厦门,3个月走完了四万公里。
时隔25年后,2019年老潘想看看中国的变化,再次环游中国。他跨越了中国18个省区市的26个城市。在第二次环游中,他惊叹于即使是宁夏、内蒙古或西藏最偏远的村庄,也有了直达家门口的水泥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也可以每天网购并推销农产品。
老潘认为,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是一个奇迹。他说,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是因为这个国家既有自上而下高瞻远瞩的领导,也有自下而上懂得爱拼才会赢的各行各业勤奋的劳动者。中国的领导层既富有远见又务实,因为他们来自基层,了解人民的真正需求。而中国的政策能自上而下实施,离不开老百姓的勤劳和智慧。阅读全文>>>
一百余名骑手里,有五十多位白血病患儿的家长,这是一个特殊的外卖骑手站点。在河北燕郊,围绕一所知名血液病医院,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血病患儿家庭长期驻扎。春节将至,新京报《出圈》栏目采访人员专访数位“小白骑手”,他们当中有脆弱又刚强的单亲妈妈、有耗费400多万负债累累决不放弃的父亲、有驻扎数年不走立志帮助他人的过来人。
作为冬奥会的残疾人志愿者,李楠要面临许多挑战。然而她觉得被人需要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让残疾人共享平等的机遇和权益是奥运精神的一部分。
雪孩子&新闻8点见丨冬奥公园“雪孩子”雕塑师刘洋:用雕塑连接世界
文章插图
北京2008年夏奥会城市志愿者,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第一个报名成功的残疾人志愿者,还是城市志愿者形象大使。受访者供图
“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一起来,一起向未来。”镜头前,李楠和其他志愿者们坐在轮椅上,他们面带微笑,手臂随着音乐节拍律动。李楠将合十在一起的双手从胸前向外展开,呈现出“欢迎”的手势。
这是北京市肢残人协会轮椅模特队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拍摄的手势舞宣传片,李楠作为北京冬奥会第一个报名成功的残疾人志愿者参加了宣传片的录制。
2003年,因为一场车祸,李楠高位截瘫,终身要与轮椅相伴。但因身体残疾带来的各种不便,改变不了她每天忙碌奔波的生活。
出院后,李楠成为了一名残疾人志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她在望京街道的温馨家园接待了来自19个国家的200多位中外运动员。
此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李楠将继续参与志愿服务,“北京是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能成为双奥之城的见证者和志愿者,我觉得非常幸运。”
身为残障人士,李楠在志愿服务中面临着种种健全者意想不到的困难。高位截瘫使她丧失了胸部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久坐会导致她下半身长时间血液不流通。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她总是忘记做减压活动,晚上回家后,双脚常常会肿胀不堪。